原標題:曬,秋。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曬秋

本是一種極富地域特色的農俗

只因一個不小心

誤闖了詩人的眼

撓癢了攝影人的心

便也成了文藝符號

曬秋並非秋天獨有

只是不忍辜負秋色濃重

住在山中的村民

趕上什麼就曬什麼

春曬竹筍 蕨菜

夏曬豆角 茄子

秋曬辣椒 皇菊

冬曬果脯 臘肉

一年四季 延綿有序

曬匾裏的主角一直在不斷變化

那寧靜的屋頂卻依舊鮮豔着

掛在山崖上的婺源篁嶺

依山而築的歙縣陽產

峽谷爲懷的湘西苗寨

都是曬秋的主力軍

還有那些山多地少 古樹環繞

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錯落排列的村落

也不被騷客癡人們放過

日出山頭 清氣瀰漫

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和窗臺

飽經滄桑的土磚外牆和青瓦屋頭上

都晾曬着村民們豐收的喜悅

晾曬着沉甸甸的秋色

五色穀物與黑灰屋瓦重重疊疊

在暖陽的撫摸下

襯得屋瓦更青

映得穀物更豔

福建曬秋

桂峯曬秋

太行山曬秋

湖南曬秋

新疆曬秋

「大籮小籮上曬樓

番薯包蘆金粟米 曬乾了茶籽好打油

曬秋要趕好日頭 大盤小盤蓋瓦溝

紅椒豌豆老南瓜 曬乾了糯谷好做酒」

從春光三月到金秋九月

他們以房爲布 糧爲色

用眺窗爲畫板 支架爲畫筆

繪製了中國最詩意的秋天

他們的門前是人家的屋頂

他們的屋後是別家的牆腳

青山中每一樹濃重的秋色

都寫在了他們的臉上

鄉村裏每一寸土地的溫度

都被他們瞭如指掌

而久居城市森林裏的我們

已經快要模糊了四季

快樂都是他們的

除了日益麻木的心

我們什麼都沒有

鄉村的屋頂

不似大廈般高不可攀

最普通的瓦片

也是瓦下之人的一片天

那裏擁有獨特的視角

是一片樸實無華的天地

俯瞰而下

身心能得到最直接的富養

那裏也擁有難得的自由空間

張開雙臂 思想在山水間神遊

能讓人暫逃塵世的喧囂

沒有刻意擺佈 也沒有精心設計

村民們隨着自己的心意

在屋頂上揮動着曼妙的畫筆

遠處綠水青山

眼前五彩斑斕

他們吐露了大地的心事

讓秋天無處可藏

屋頂窗臺 曬架竹匾

承接着人與自然之間緊密的聯繫

世世代代的山裏人

用他們粗糙的手

將眼前隨處可見的單調的黑白灰

搖身一變 成了五彩的世界

他們心心念念地 原原本本地

把土地贈予給他們的東西

附加上自己真誠的心意

又還給了大地

這秋

好像因了他們的感恩

又多了一層美麗的色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