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武漢大學就業質量報告發布:畢業生13195人,就業率95.48%

2018屆的畢業生們都去了何處工作?他們更願意選擇何種性質的單位?就業和深造的比例幾何?用人單位對他們還滿意嗎?學校日前發佈的《武漢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對2018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畢業去向、就業評價及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和說明,將這些問題一網打盡。

2018年,武漢大學納入就業方案的畢業生有13195人,截至2018年12月10日,全校畢業生總就業率達到95.48%。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爲93.81%,碩士畢業生就業率爲97.64%,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爲96.03%。實現了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武漢大學始終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牢牢把握“四個服務”導向,堅持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將人才輸送與服務國家、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堅持不懈創新就業工作理念、深挖就業引導內涵、提升生涯教育效能、銳意開拓就業市場和渠道。報告全部數據主要來源於學校學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和第三方機構的社會調查,各學院(系)、培養單位爲促進畢業生就業所做的大量工作暫未包括。《報告》力求全面、準確、客觀,同時也希望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全面總結成績,凝鍊特色,發現趨勢,找出問題,爲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爲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參考。

2018武漢大學就業質量報告發布:畢業生13195人,就業率95.48%

2018屆畢業生就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畢業生規模大,就業需求充足。我校2018屆納入就業方案人數13195人,比2017屆多320人,整體規模在全國同類高校排名穩居前五,畢業生總量巨大。雖然受中美貿易摩擦、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但2018年進校招聘選才的單位數量持續增加。2018年我校共舉辦1561場招聘會,進校招聘的單位達到6069家,比上年增加1973家,再創歷史新高,崗位需求信息超過18萬條(均不包含院系、培養單位數據),需求信息整體上比較充足。

二是畢業生就業分佈極爲廣泛,與國家需求同向同行。2018屆畢業生就業地區遍佈全國各省區,超過90%的畢業生投身國計民生領域。7738名畢業生投身改革開放前沿,奔赴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工作。同時,根據近三年的數據統計來看,我校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區域分佈較爲穩定,落實用人單位的畢業生中,39.13%的畢業生選擇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就業,就業比例居前列,說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仍具有強勁的吸引力;24.14%的畢業生選擇在湖北就業。我校畢業研究生選擇在湖北就業的比例更高,達34.03%。說明隨着“長江經濟帶”建設,湖北的“雙百工程”的不斷推進,地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區域就業競爭差異有所縮小,大大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湖北、服務湖北。

三是超過60%的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2018年共有4220名本科畢業生國內升學或出國(境)深造,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60.16%。其中國內升學2809人,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40.04%;出國(境)深造1411人,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0.11%。從近三年的情況看,我校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海內外升學)的比例保持在55%以上,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國內升學比例基本穩定略有上升,出國留學的比例持續上升。本科生國內升學90%以上集中在“雙一流”高校和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系統,2018屆畢業生有726人(佔境外升學比例的51.45%)進入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服務國家創新與人類進步。

2018武漢大學就業質量報告發布:畢業生13195人,就業率95.48%

四是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佈以企事業單位爲主,到黨政機關就業比例有所增長。我校畢業生在就業單位性質分佈式趨於穩定,仍以企事業單位爲主。得益於我校持續繁榮的就業市場以及充足的就業需求,落實用人單位的畢業生中,超過60%以上的畢業生選擇到企業就業,我校畢業生選擇到企業最爲集中的單位依次是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國家電網、中國建築集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騰訊和恒大。23%左右的畢業生選擇到事業單位就業;隨着黨和國家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招才引智政策,加強人才工作建設,定向選調生和公務員項目的熱度持續升溫,我校到黨政機關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逐漸增長。2018年,與我校開展定向選調合作的省份達到20個,全校共有285名畢業生加入選調生隊伍,其中定向選調簽約人數232人,增幅達61.11%。

五是穩步推進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武漢大學積極開展推進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專項工作,舉辦5場推進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系列講座——相繼邀請國際民航組織祕書長柳芳 、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事孫昂和南蘇丹聯合國任務區聯合國保護平民協調官(聯合國僱員)文龍等三位校友來校進行專題宣講,承辦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全國高校巡講(武漢站),與國際交流部合辦國家留學基金委到高校宣講活動。校長竇賢康院士作爲典型高校代表在6月份中組部、教育部召開的推進高校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工作會議上介紹相關工作;校黨委書記韓進在10月份訪歐期間,專門訪問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並就選派我校學生赴該國際組織實習進行了探討。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9名在校生到聯合國相關部門實習。

六是學校創新創業氛圍好,學生參與創業的熱情有所提升。近年,學校不斷加大對於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創新創業教育成果豐碩。常年100餘個在校生創業團隊在孵;在前四屆 “互聯網+”創業大賽中,武漢大學共獲得5金6銀7銅,連續四屆榮獲先進集體獎;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我校推薦的6個項目全部進入終審決賽,摘得3金3銀,以總分排名全國第四、湖北省第一的優異成績捧得優勝杯;2017年在湖北省“挑戰杯”我校總分第一;近三年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武大學子共獲得國家級獎765項,省級獎1875項;在高教學會發布的《2012-2016年全國普通高校競賽評估結果》中,武漢大學位列全國第七,綜合性高校第一。

七是多維度提升畢業生綜合競爭力,畢業生求職滿意度和僱主滿意度雙高。武漢大學在2019年QS高等教育集團就業競爭力排名位居101-110名,中國內地(大陸)第六,創歷史新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