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傳播雜誌

昨天,自媒體“三表龍門陣”發表的一篇《河南女孩露露給我上了一堂七萬的課》,直指自媒體做號集團“藏污納垢”。當一個自媒體大號落入到了“做號黨”手中,並賺得盆滿鉢滿,我們是否能做到熟視無睹?行業各方又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3月12日,自媒體賬號 “三表龍門陣”發表《河南女孩露露給我上了一堂七萬的課》一文稱,自己的企鵝號被盜號2個月渾然不覺,而盜號者60天賺了7.5萬。文章表示,盜號者已將之前寫的科技、人文等領域文章悉數刪除,改成了娛樂八卦號。

“三表龍門陣”在文中剖析,此事大概與網絡黑產中的“做號”現象有關:

假如我們認定露露就是一個來自河南唐河縣的31歲女子,她斷斷不會和‘黑產’聯繫在一起,毫不女權地說一句,她沒有竊取我們郵箱賬戶的能力。

大抵是一個‘做號集團’購買了大量被泄露的公民信息,然後撞庫,發現這個叫三表的人,居然有一個年頭不少、等級頗高的‘企鵝號’,簡直是意外收穫。

“做號”指的是通過運營者前期註冊大量的自媒體賬號,然後通過抄襲、洗稿、僞原創等各種低成本方式進行內容生產,再通過各大平臺渠道分發出去,獲得大量流量,從而賺取廣告分成。

平臺方回應:企鵝號爲何被盜?

“露露”事件發生後,騰訊集團市場公關部總經理李航回應稱,該事件源於2018年年底,第三方平臺網站數據泄漏,不法分子對部分企鵝號進行撞庫,造成少部分企鵝號被盜。

對此,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認爲,要斬斷網絡黑產的做號現象,重點需要做好隱私保護問題。

首先需要加強用戶個人隱私保護。在大數據等新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時代下,個人數據不僅事關個人隱私,更攸關個人數字資產,而且未來個人數字資產在個人資產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因此必須以更大的力度來打擊違法行爲和保護個人的數據。

其次,平臺方要採取更爲有效的方法來保護用戶的數字資產。近年來,個人的各種賬號被盜現象屢屢發生,除了犯罪分子爲了超額利益鋌而走險之外,平臺方也存在一定的保護不力行爲,因此平臺需要做更多努力。

60天收益7.5萬 高收益背後是什麼?

“露露”盜號後,在60天時間裏,收益7.5萬元。如此高的收益得益於企鵝號的內容補貼計劃。

根據企鵝號的介紹,發滿5篇內容後賬號會自動晉級至2級或3級,同時,高等級的賬號可以享受更高級別的權益、更優質的推薦。這意味着只要能夠通過一定的手段獲取穩定產出內容的自媒體帳號,甚至是被認定爲高質量的帳號,就很容易就能獲得不菲的補貼。

在激勵作者創作優質內容的同時,郭全中表示,平臺也需要通過有效的約束機制,獎優罰劣,逐步解決做號現象。他認爲平臺方應出臺更好的鑑別機制,使得做號行爲難以獲得利益,當然更要嚴查公司可能出現的內外勾結現象。

專家解析:面臨哪些法律問題?

在《河南女孩露露給我上了一堂七萬的課》文章後面,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慘痛”經歷。

微博上,對“做號”黑產的的討論也有很多。有網友表示,此次事件只是撕開了互聯網內容領域黑產的一道小口子。

此類現象頻發,但不意味着不受法律約束。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做號”有兩個基本的法律問題。

第一,按照《網絡安全法》及相關規定,賬號必須進行實名認證。這種實名認證需要做到一一對應關係,註冊信息和身份信息應屬於賬號使用人。同時,按照約定,賬號不得買賣。

第二,網絡安全既是平臺的法律責任,也是技術硬性要求。按照《網絡安全法》規定,即便是發生了“撞庫”等隱患,不管是否造成實質性的信息損害,用戶都有權知情,平臺也要向相關部門報告。

此外,他認爲低俗內容傳播,是目前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流量經濟帶來的關注度經濟,不會產生正能量內容,反倒是滋生低俗、負能量和謠言信息的溫牀,面對此種情況,建議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大力整治。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加大版權保護力度,改進工具和手段,使得做號行爲無所遁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