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疆地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爲恐怖的“死亡之海”。但是在這令人生畏的大沙漠中,卻有一條非常獨特的貫穿大漠南北的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佔整個新疆面積的20%左右。塔克拉瑪干沙漠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號的,論面積雖然只能排到世界第九,但是它卻比很多更大的沙漠更危險。因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流動沙漠的危險性要比靜止的沙漠危險性,要高N倍。塔卡拉瑪幹大沙漠在古時候號稱是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可不是鬧着玩的。貿然進去就是九死一生,以前很少有人敢涉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沿着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北部邊緣,一路西去連接中亞、歐洲,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窮荒絕漠鳥不飛,曾經輝煌的樓蘭古國就淹沒在漫漫黃沙中……在茫茫大漠之前,只能感嘆其浩瀚。曾經有些探險家意圖進入沙漠探險,他們所能憑藉的交通工具也就只有號稱沙漠之舟的駱駝。

  沙漠裏的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這種頑強的意志和戰天鬥地的特質咱國人一樣不少,硬是在如此惡劣的沙漠中開闢出一條通道。塔里木沙漠公路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條公路,乃奇蹟般的存在。

  塔里木沙漠公路北起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輪臺縣以東,跨過塔里木河,穿越茫茫大漠中的塔中油田,南至新疆和田地區的民豐縣。全長500多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和國內衆多的國道相比,它並不算長,但卻是最特殊的。在全世界流動沙漠中修建的公路中,論里程它是當之無愧的NO.1。修建這樣的一條隨時都可能被流沙吞噬的沙漠公路,其難度是可想而知。

  有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既然難度這麼大,還是穿越茫茫沙漠無人區,修這樣的一條公路價值何在,有意義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吧。

  這條公路的修建初衷,就是爲了開發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資源。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油氣資源卻並不富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發現儲量巨大的石油資源,但是交通卻是個無法逾越的難題。爲了更好地勘探、開發、運輸沙漠中的油氣資源,沙漠公路的修建就勢在必行了。經過近20個科研機構、近2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面臨的一個個難題被攻克。1993年開工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在所有參與人員的齊心協力下,歷時兩年零六個月終於全線貫通。

  沙漠公路的起點所在的輪臺縣,國道314從縣內橫穿而過,和塔里木沙漠公路相接。輪臺縣雖然名字並不爲大衆所知,但是卻有着相當悠久的歷史。曾經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輪臺國所在,它曾經還有一個名字叫烏壘。如果說漢朝時期的西域都護府,熟悉歷史的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而西域都護府治所就在輪臺縣境內。雄才偉略的漢武帝也曾經進行過自我批評,發過《輪臺罪己詔》。明清至民國,輪臺隸屬於焉耆府(道)。

  塔里木沙漠公路的終點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邊緣的民豐縣,並在這裏和國道315相交。民豐縣也有着悠久的歷史。大名鼎鼎的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古國就在民豐縣境內,精絕國是被譽爲東方的龐貝的存在。民國時期才置民豐縣。

  塔里木沙漠公路,屬於高等級的公路,時速可達100公里以上。它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第一條公路,主幹道是輪臺到民豐這段。後來又從沙漠之中的塔中油田,修出一條支路到且末縣境內和315國道相接。

  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建成,一方面對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開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積累了在流動沙漠中修建公路的經驗。2005年開工建設的G217國道阿克蘇阿拉爾市到和田市之間這一段就是充分借鑑了塔里木沙漠公路的修建技術。

  兩條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主幹道,極大地縮短了南北疆之間的路途,對促進南北疆之間的交流意義非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