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军旅作家唐栋编剧、军旅导演傅勇凡执导、西安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柳青》,最近在古城西安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至今,唐栋与傅勇凡已合作推出10余部话剧作品,比如《天籁》《支部建在连上》《共产党宣言》《红帆》,等等,《柳青》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再次让他们体会到,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作品在当今社会有多么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当下一些人已经习惯于躲在小楼闭门造车、生编硬造一些与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以赢得所谓的市场的背景下,《柳青》的问世,不仅在于纪念这位人民作家逝世40周年,更重要的是再次向我们阐释柳青的文学创作精神和文学态度,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柳青在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两端的“剥离”与“寻找”。

这部话剧以柳青扎根陕西省皇甫村收集素材、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为主线,再现这位作家扎根泥土、深入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柳青从埋头伏案写作到最后与皇甫村民打成一片,以至自己也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民作家成长变化的过程。正如柳青自己所说:“生活培养作家、锻炼作家和改造作家。在生活里,学徒可以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以变成匠人。”1952年,柳青离开北京,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穿上农民装,叼起旱烟袋,甚至剃光了头,完全剥离身份、地位、权力和名誉这些束缚,携妻带儿在陕西塬上过起农民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了解了农民的酸甜苦辣,熟悉了关中百姓风俗,所以他笔下的关中生活常常带着泥土和五谷的芳香。他的《创业史》不仅语言达到美的极致,还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史诗品格的一部杰作。

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专门谈到柳青的创作:“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一个有出息的作家、艺术家就应该以柳青为榜样,深入生活,体验百姓的衣食冷暖,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为人民大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话剧《柳青》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柳青生活的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作品通过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的作品黏在一起的作家、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作家在人生颠沛中的苦闷和思考,而透射整个时代。柳青写作《创业史》的过程、《创业史》中原型人物的人生故事、柳青一家的命运与皇甫村人的紧密联系,编导非常精妙地把它们在剧中融为一体,让观众不仅看到柳青的命运跌宕和高贵品格,也看到《创业史》中人物的舞台形象。柳青到皇甫村,不是一开始就专注于《创业史》的写作,而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曾经的领导干部身份加入新中国成立初期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中。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种种矛盾,他不是袖手旁观、坐等上级指示,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调查研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良知和远见实事求是地面对各种问题,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他支持《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人物王家斌带领农民大胆实行合作化运动,在关键时刻给这位年轻的领跑者以信心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柳青已经不是一个旁观收集素材的作家,而是直接冲锋在一线的战士。所以,关中百姓都把这位甘愿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的干部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何谓用心,那就是心系人民,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何谓用情,那就是对人民充满爱的情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做到一字一句总关情。何谓用功,那就是下苦功,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社会奉献精品。《柳青》便是一部在艺术上下足功夫的作品。全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随处可见的“陕西元素”让人有身临关中平原的强烈感受。那些原汁原味的陕西方言,那些或隐或现的秦腔背景音乐,还有那个串联全剧的衣衫褴褛的说书人。这个巧妙的安排,把民间艺人的生活故事精彩地镶嵌剧中,从而使其既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又成为剧作者表达意图的一个传声筒。这一戏剧元素的成功运用,使整部剧层次分明、段落清晰、浑然一体,这个人物给整部作品平添几分幽默和诙谐。

作为一部话剧,编导特别重视对人物的塑造,比如正直善良、憨厚淳朴,有干劲、敢担当的年轻人王家斌;执拗自私、有点穷怕了的王三老汉;跟风摇摆、忘记初心、又有几分官僚的干部韩健;幼稚浮夸、想走人生捷径的文学青年黄文海;还有泼辣自私、胡搅蛮缠且有几分憨直的雪娥等等。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构成20世纪50年代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象。除此之外,作品的感人还在于剧中大量引用柳青作品的原话,听来不仅通俗明了,而且发人深省,让人回味无穷。如“等瓜熟透了,瓤就一样了”“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其实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就越要把根伸向黑暗的地底,从那阴暗潮湿的深处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你知道啥叫幸福吗?幸福就是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合适的位置。皇甫村的这片土地,就是我的位置”这些柳青真实语言在剧中的嵌入,与剧情有机融汇在一起,使作品充满哲理、充满警示。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身为军旅作家,唐栋善于思考,其每一部作品都饱含浓浓的思想内蕴,饱含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部话剧《柳青》同样融进他对当下文艺创作的思考,融进他对那种不愿深入生活、不愿接近百姓、只习惯躲在城市阁楼闭门造车的做法的担忧和批评。今天,我们太需要柳青这样的作家,太需要柳青这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到人民中去、和人民打成一片、用人民的语言记录时代,不高高在上、不和生活脱节、永远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