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对他"明说",直接给出明确的指点,让他们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虽然明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这种教育,影响是直接的、外在的,只采用这一个手段,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总是管着自己,唠叨起来没完,逐渐对我们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除了明说外,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暗示教育法来感染孩子。暗示教育法就是用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觉的接受我们意图的教育方法。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免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词汇,比如,要求、命令、必须等,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灵活运用下面几种暗示。

第一种,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更能清晰的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孩子察觉以后会依据家长的意图去行事。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家长看看孩子,在看看茶杯,孩子会领会家长的用意,主动给客人倒茶。

第二种,表情暗示,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显,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使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的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的笑笑,这些都是最好的鼓励。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高兴的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尖叫,对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的皱起了眉头,这下孩子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这就是爸爸的表情暗示发挥了效果。

第三种,动作暗示,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让孩子接受这种暗示,他就会调整坐姿。

再如,晚上9点多了,孩子还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根本没有想去睡觉的意思。妈妈可以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以无声的语言提醒孩子,孩子会马上去睡觉。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看到我们这种暗示的时候,不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怎么办?当然了,我们第一次用暗示没能让孩子明白我们用意的时候,可以用明示,以后要用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第四种,活动暗示,就是让孩子参加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孩子精力旺盛、好动、喜欢做事,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多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轻便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妈妈病了,帮着倒水拿药;吃饭的时候,让孩子拿筷子和碗,端菜;邻居买了东西,帮着拿回家等。

第五种,认知暗示,即通过一定渠道,让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比如,孩子有许多不良的习惯,乱花钱,爱哭,不按时交作业等。我们不要直接批评他,而是要求他给自己写一封信。要求是,写写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现在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呢,孩子在信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暗示法能够起到尊重孩子,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施以有效影响的作用。为了使暗示教育法受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巧秒的将几种暗示方法综合应用。当然,暗示法还有很多,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列举一些我们正在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我们来一起讨论分享,希望下方积极留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