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湘潭市】肉類加工產業聯盟抱團發展穩定出口創匯

  受宏觀環境影響,今年湘潭市出口創匯一直低位徘徊,但有一個數據卻表現堅挺。據市肉類加工產業聯盟祕書處數據顯示,1~9月,湘潭市聯盟的24家肉類加工企業共計出口創匯9750.47萬美元。成績來之不易,一方面得益於企業發力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的產品結構轉型,另一方面,也得益於產業聯盟牽線搭橋、抱團發展、實現“大兵團”作戰的外貿格局轉型。

  湘潭是生豬養殖大市,也是出口大市,憑着每年600萬頭的生豬出欄量和全省生豬出口60%的絕對佔比,按道理說,在全國生豬市場上湘潭都該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多年來湘潭卻一直話語權旁落。深究原因,市肉類加工產業聯盟盟長王建偉解釋爲“大而不強”。王建偉說,湘潭養豬及加工企業分散、規模小,更重要的是,缺乏統一的公共組織,缺乏諸如“土豬壹號”“寧鄉花豬”之類的區域性公共品牌,可以說是龍頭不強,品牌不響。“僅依靠單打獨鬥、分散作戰,遠遠打不贏有計劃的‘大兵團’作戰。”

  今年年初,湘潭市組建了18個產業鏈和16個產業聯盟,肉類加工產業聯盟是其中之一,由分管副市長向敏聯點負責,偉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偉任盟長。截至目前,聯盟成員達24家,包括生豬屠宰加工、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企業20家,牛羊屠宰加工企業2家,以及養豬協會和餐飲行業協會。成立的初衷有兩個,一是提升產業聚集度,建立“外聯市場、上聯政府、橫聯企業、下聯農戶”的運作模式;二是規範行業生產,制訂從基地養殖到加工產品出口全產業鏈的行業標準。養豬協會祕書長嚴其順表示,產業聯盟成立,最終是要整合產業鏈,形成區域品牌,促進湘潭肉類加工產業做大做強。

  在產業聯盟的帶動下,偉鴻公司今年從生豬屠宰轉戰深加工市場,投入1000萬元建設生產線,將香港、澳門的豬肉熟製品生產線“移植”到了湘潭本部。今年1~9月,偉鴻公司僅加工品出口就達3000萬美元。三旺和家家旺兩家企業也是湘潭肉類加工出口的“大戶”,他們重視產品開發,進一步提升生產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出口創匯也保持平穩發展。

  不僅如此,整合效應也在凸顯。王建偉透露,市裏和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有部分肉類加工企業正在洽談,準備統一進園區,以集中生產、差異經營、分散銷售的方式來密切彼此之間的聯盟關係。他表示,統一進園區,能享受到場地租金、水、電、氣等方面的價格優惠不說,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或許能使一直困擾企業的環保、食品安全問題迎刃而解。“這纔是產業做大做強最重要的助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