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汽车圈,整个互联网最近都被“污蔑奥迪”的文章刷了屏。据作者称,有六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实名投诉,因购买并使用了有异味的奥迪车而先后患病。

看到这消息第一反应是非常同情患者,同时我也担心车内异味中甲醛的巨大危害,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作为地球人最为熟知的空气污染物,甲醛有潜在的致癌致畸风险,但也不要谈甲醛而色变,弄清楚甲醛如何致癌,能让我们更好的预防。

甲醛的致病风险,要看浓度和剂量,低于一定浓度,对健康的损害可以忽略不计,而高于一定浓度,则会根据个人体质、抵抗力以及剂量产生不一样的健康损害。单纯抛开剂量谈毒性,无异于是在耍流氓。研究显示,高浓度的甲醛污染(≥1.0毫克/立方米)才可能引起细胞突变从而致病,如果空气甲醛浓度没有超过这个水平,不至于致病。

权威法律人士指出:“认定汽车空气可能致病的因素有三点:

首先,必须有空气检测机构的专业报告,是否存在甲醛超标;

其次,有医院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确定发病诱因;

最后,交由法院判定是否构成汽车空气会致病。

而在之前网传的致病的案例中,权威检测机构经检测,车辆内部空气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医院并未认定患者病因起因为奥迪车辆,此检测报告也得到了法院认可,于是可以推断出根据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确认,文章中所提到的奥迪车辆并非致病因素。

其实,不光是奥迪,像宝马、奔驰等大品牌和国内许多汽车企业,都曾收到过车主关于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投诉,在过去几年中,关于车内空气污染的投诉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那么车内空气质量究竟会不会致癌,究竟该如何评定?

当前国内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适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_T27630-2011)。值得注意的是,修订后GB 27630-2020强制性标准仍在征求意见阶段,但无论新旧国标,对甲醛的限制均参考WHO规则设定为0.1mg/m3。据业内人士透露,因目前适用的修订GB_T27630-2011标准仅为评价指南性质,并不具有强制属性,因此行业内仅约30%车型可以通过此标准,奥迪车型正处在30%的范围内。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GB_T27630-2011 vs GB 27630-2020标准对比,后者仍在征求意见中)

根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车内空气中有机物的浓度检测按HJ/T400-2007的规定进行。实施采样时,在HJ/T 400-2007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且需要在一定的存放条件(25℃/50%湿度)下关门静置16小时后进行测量,否则将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既然我国有车内相关的空气检测标准,那么奥迪的内部空气质量究竟如何?

我们援引专业汽车质量投诉平台汽车门针对2016款奥迪Q5进行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其中车内甲醛平均含量为0.08mg/m3、车内苯平均含量为0.00mg/m3、车内甲苯平均含量为0.05mg/m3,车内二甲苯平均含量为0.03mg/m3,车内Tvoc平均含量为0.00mg/m3,获得车内空气质量评分90分,均在国家推荐标准限值内;说人话就是在汽车门的认定中,该款车型并不会令人患病。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让假象退潮,让真相上岸,透视奥迪车“异味”事件

拒绝成为谣言的帮凶

通过权威机构检测以及官方认可的判决依据来看,理性的消费者其实心里对汽车致癌这篇报道已经有了透彻的认知:这是一场有阴谋、很高明的暗器袭击。

利用消费者对车辆气味影响健康的关注度进行引导,结合患者站台,营造谣言的真实感,这样的手段非常高明,不明真相的群众一呼百应,纷纷加入声讨阵营,但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中的逻辑,任何在当今的国内汽车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产品,国家一定会有质检部门来监督管理,机械隐患可能需要时间,但空气致癌是随时检测的,既然都能通过国家检测,那么患病的因素就不应该来自于车,同时如果认为是车辆装修的材料致癌,那么也不应该是一家品牌,而是各大品牌,受害者也不应该只是消费者,还要包括工厂的生产工人。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甲醛不要惊慌,知己知彼,方能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