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据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5月份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势温和,供求结构和企业效益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综观中国经济当下发展态势,我们“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一线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二三线城市的经济拓展、规划建设乃至整体市场驱动都呈现一片大好形势。二三线城市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从近年到未来几年,将奏响新一轮跨越发展号角。

(意境图)

雄安新区为鉴 城市外拓、同城规划大力推进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样的优化结构,使得城市的界限渐渐消失,以往所谓的三环四环概念也将逐步瓦解,未来北京的蓝图由此更加扩展。可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仅是为首都设立了一个副中心,更是为其他大型城市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本——同城化将会打破传统地域界限,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自身也获取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以雄安新区为鉴,成都这个“国家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明显。将成都作为中心,辐射周围,将会有更多的机遇呈现在眼前。事实上,成都周边许多城市也正在以成都卫星城市的身份发光发亮,简阳、德阳、遂宁、绵阳等,倚靠成都大都市圈的东风正迅速崛起,吸引着居住者及投资客的目光。

(雄安新区实景图)

对成都的城市发展格局而言,十年前,城市的中心在天府广场;但随后,高新区、天府新区,一个个城市新中心不断的出现。而随着同城化的推进,新中心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更多区域新中心将涌现,城市由单体发展转变为群体发展是必然趋势。同城化改变了城市的地缘格局和地段价值,城际连接地带,将充当同城化的桥头堡,区域价值将变得炙手可热。

以德阳为例,去年5月,成都市政府与德阳市政府就“推动成德一体化发展”签订合作备忘录,同时就具体合作领域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向外宣告“成德同城化”的时代来临。以成都主城区为核心,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一核两中心”的发展格局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三线城市擎动发展 成德同城迎来新一轮机遇

事实上,德阳与成都一直坚持“双城共振”模式,把德阳经开区作为成德同城化桥头堡进行优势互补,催生城市价值“裂变”。

(德阳经开区实景图)

在城市建设方面,德阳经开区对标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先进地区,不断对城市的规划、功能、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强化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同时规划形成规划形成“一湖两江、两城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同时,德阳经开区还实施高铁南站、汽车南站、八角钢厂、武家山、旌南湖、柳梢堰、棚户区改造“七大组团”200亿元的新区建设项目,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这些建设内容不仅仅是昭示着德阳不断强化自身的决心与信心,更是在不断强化成德经济带,夯实其在成都平原的重要发展地位。而对于在川发展的企业及个人来说,更昭示着新一轮的机遇已经展现在了眼前。

承接成都北中轴 领航发展千亿新城

从生态布局上来说,德阳经开区临山靠湖,着力打造成都的“后花园”。新区融合山水田林特色要素,深化“一芯两核、三带多点”的生态空间设计,未来将形成以中央公园、特色街区为依托,灯光夜景、景观小品为点缀,蓝绿交融、湖城相应的空间意象。

从城市功能配套上来说,实际每一个经开区都存在这样的弱项——经济实力雄厚,但相关公共服务配套并非十分完善。德阳经开区乘着成德同城的东风,提出了实施高铁南站、汽车南站、八角钢厂、武家山、旌南湖、柳梢堰、棚户区改造“七大组团”200亿元的新区建设项目,以期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据悉,经开区还大力引进教育、医疗等相关居住配套,目前已有天立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在德阳落地生根,同时德阳还将全面提档升级辖区医院,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旌南湖效果图)

从产业上说,德阳经开区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打造德阳市全面创新改革的示范区、开放合作的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区、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为目标,全力建设德阳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和城市建设的未来版,未来将建设成为引领城市创新发展的一座“千亿产业新城”。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德阳经开区不仅是德阳乃至全国的制造产业高地,更是宜居、宜业、宜商的好地方。正因为有以上措施的逐步发酵,德阳经开区的价值也会愈加凸显。

(德阳经开区全景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