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25年7月27日,王國維在清華學校工字廳爲學生消夏團演講,題目是《最近二三十年中國新發現之學問》,明確指出:“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見。”他強調,今日之時代爲“發見時代”。而陳寅恪在《陳垣(敦煌劫餘錄)序》中說:“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爲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就人文學科而言,發現新材料,提出新問題,就是新學問。這一學術倫理法則十分明確,更是科學的理性精神的張揚。可以說,民國的學術標準是經由王國維、陳寅恪、胡適、傅斯年共同制定的,而實際的操作實踐是在1947~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選舉中實現。胡適此時是北京大學校長;傅斯年長期執掌“史語所”,他在學術界說話的影響力僅次於胡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1f716f9bbce4367a58e9867c8a1ceb7\" img_width=\"500\" img_height=\"690\" alt=\"1948年郭沫若當選院士始末\"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郭沫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提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46年10月,在南京召開中央研究院第二屆評議會第三次年會,討論了一系列有關建立院士制度的具體問題。1947年,國民政府決定,由中央研究院主持選舉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3月,北大校長鬍適赴南京中研院評議會談話會,商討院士選舉法草案。中研院總幹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長薩本棟、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各擬了一個草案,提交會議討論。傅斯年擬出的第二草案被會議接受,用作討論基礎。3月26日,“京滬評議員談話會修正案通過”《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規程》,對院士的選舉資格作出規定:其一,對所習的專業有特殊著作、發明或貢獻;其二,專業學術機關領導或主持在五年以上,成績卓著。但在推薦候選人和最後投票選舉過程中,尤其是數理組和生物組的人選,更多體現出對一些學科奠基人貢獻的尊重。有些學生、弟子的發明、貢獻可能比老師強,但因爲是選舉第一屆院士,所以這次機會就給了老師,把未來留給學生、弟子。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師道尊嚴的特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月12日,中央研究院發佈《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籌備會通告》,核心內容爲:“第一次選舉之院士名額爲八十人至一百人,分配於數理、生物及人文三組;由各大學、各獨立學院、各著有成績之專門學會或研究機關,提名院士候選人。”到了8月20日提名截止時,共提名有效候選人510名,經籌備會一再審定,保留402人,提交10月15日第四次評議會討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起草選舉規程,到提名候選人及投票表決,可以明顯看出,第一屆院士選舉過程中,人文學科的人選爲胡適、傅斯年所左右。除去必須考慮的學術組織者和引領風氣的長者外,這次人文組院士的標準是:發現、掌握新材料,提出新問題者;傳統學術功夫深厚,有影響力,培養學生成就較大者。如柳詒徵是被學界公認的、早年在南京高師一東南大學培養出最多學者的教授。“中國文學”學科不推薦純文學創作的作家,而是研究語言文學的專家。“哲學類”不推薦玄學論者,而是傾向於實證的哲學史家。“語言學”推出的都是通曉現代語言學,又知本國古漢語的學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郭沫若被推薦,是超越政黨政治,看重學術本身的一個例證。胡適是看中郭沫若的甲骨文、上古史研究本身。郭沫若在“人文組考古藝術史科”被四家單位提名,排名第一。梁思成與董作賓獲得三家單位提名,李濟與梁思永獲得兩家單位提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提名郭沫若的四家單位(個人)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鬍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河南大學(沒有查到河南大學的具體提名者,但當時的校長爲蒙元史專家姚從吾,檔案有他以校長身份提名他人的表。以大學爲單位的提名都是簽署校長的名字或印章。這裏推測郭沫若應是姚從吾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樣看來,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北大、清華校長,一位專業研究機構負責人,另一所國立大學的校長,都提名了郭沫若,而且提名數排在第一位,郭本人想不當選都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過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抗戰勝利後,原廈門大學校長薩本棟調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兼物理所所長,身兼數職的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根本沒有精力打理院士選舉這事,具體工作就由薩本棟主持。所以,這次院士選舉,薩本棟多借助胡適、傅斯年的力量。特別要指出的是,薩本棟爲這次院士選舉出力最大,以至於耽誤自己胃病的治療,在院士大會4個多月後,便於1949年1月31日病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47年10月13日,胡適到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15日,中研院評議大會開始。依照中央研究院組織法“評議會條例”,所產生的“評議會第二屆評議員”分爲“當然評議員”和“聘任評議員”。這樣,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委員、當然評議員、聘任評議員,三個不同組織的成員參與選舉會議的議事,最後由“評議會代行其職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6日上午,評議會召開分組審查會議,分爲數理組、生物組、人文組。人文組由胡適負責召集。下午,評議會議召開大會,決定數理組和生物組的候選人名單。晚上,胡適負責擬定人文組院士資格的“合格之根據”,直到第二日凌晨四時才完。17日,評議會繼續開大會,決定候選人名單,並整理各組所擬“考語”。經過幾天熱烈討論,“經評議會鄭重審查,純以學術之造詣爲衡量,一致通過一百五十人爲第一次院士候選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1月15日,院士候選人名單在政府公報和京滬各大報公告,“經公告四個月後,再當由評議會舉行第一次院士選舉,於此候選人一百五十人中選舉八十至一百人,每人必須有全體出席人數五分之四投同意票者,方可當選爲院士。而在公告期間,對公告名單中任何候選人之資格有批評意見者,尚可將具體意見函籌備會審閱後,提出評議會,於選舉時,作爲討論之參考資料,評議會對於各方批評意見,無不竭誠歡迎,予以重視,一秉大公”。\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傅斯年從學術角度提出的批評意見,是候選人劉文典、潘光旦落選的直接原因。1948年3月9日,傅斯年致信朱家驊、翁文灝、胡適、薩本棟、李濟,對人文組劉文典、潘光旦提出了否決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候選人中確有應刪除者,如劉文典君。劉君以前之《三餘札記》差是佳作,然其貢獻絕不能與餘、胡、唐、張、楊並舉。凡一學人,論其貢獻,其最後著作最爲重要。劉君校《莊子》,甚自負,不意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助理研究員王叔岷君曾加檢視(王君亦治此學),發現其無窮錯誤。校勘之學如此,實不可爲訓。劉君列入,青年學子當以爲異。更有甚者,劉君在昆明,自稱“二雲居士”,謂是雲腿與雲土。彼曾爲土司之賓,土司贈以大量煙土,歸來後既吸之又賣之,於是清華及聯大將其解聘,此爲當時在昆明人人所知者。斯年既寫於信上,當然對此說負法律責任。今列入候選人名單,如經選出,豈非笑話。學問如彼,行爲如此。故斯年敢提議將其自名單中除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社會學一項,有潘光旦君。潘君自是聰明人,然其治譜牒學之結論,實不能成立。彼以科學之名,證明蘇州人天資優越,然此說實不足以成之,蓋科舉之業亦有風氣,且可揣摹,主考與入選者每爲一調,忽略此歷史事實,仍潘君之說,故潘君之功夫似未可與陳達君同列也。治學不可以報紙文字定其高下,此學在中國既不發達,如求其次,則孫本文君似應列入。此君之書,甚有理解,其工夫非作二三小文之比,故敢提議將其列入候選名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48年3月25日,胡適到南京雞鳴寺一號出席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議。經過三天會議,先後五次投票(一次普選,四次補選),產生結果——選出院士81人,郭沫若當選。(來源|《讀者報》 作者|沈衛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ad2e3bfbdbd494093ad8d1012257fbf\" img_width=\"579\" img_height=\"101\" alt=\"1948年郭沫若當選院士始末\"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過萬水千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依然眷念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郵發代號:61—9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訂閱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淘寶店鋪:https:\u002F\u002Fshop269196912.taobao.co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item.html?itemID=224414654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920266683683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