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愛情的問題,你不要來問我,你應該去問張小嫺。”金庸先生說。張小嫺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情感小說作家,她是粉絲心目中的“情感教母”,不少經典語句都被奉爲愛情箴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前,張小嫺攜新作《愛過你》做客鄭州(如圖),舉辦新書分享會。分享會開始前,張小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u002F文 袁曉強\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浮世若夢,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漂泊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暌違八年,張小嫺以小說《愛過你》重回大衆視野。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細膩而多情的文字,勾勒出最極致的愛情童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小嫺的新作《愛過你》設定了四個女主人公,她們的成長故事、百轉千回的情感經歷成了全書的主線。其中,方子瑤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李洛、俞願分別來自東北和紹興,蘇楊則是一個敢愛敢恨、典型的重慶女孩。4個女孩在香港相遇,成了好朋友。不過,最終方子瑤在經歷一段令人心碎的感情後,遠走非洲,反倒是異鄉來港的3位女孩留下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以往作品裏的主人公,這次創作確實有所不同。”張小嫺說,除了一下子推出4個主角外,她們對愛情更灑脫的態度,也有別於此前的任何一部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剛好是我寫小說25週年。一路走來,愛情觀念、態度和對感情的想法肯定也會變。”張小嫺笑着說,比如自己筆下的女主人公,如今“癡心也有,但不會很強了”。這次她關注的羣體是“漂一族”。爲什麼會關注這個羣體?張小嫺說,香港700萬人中有20萬人是“港漂”,其實她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浮世若夢,生而爲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漂泊感,渴望着歸屬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每個人都帶着一個未完的故事來到這個世界,尋找那個幫我們把故事完成的人。”張小嫺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次來鄭,願鄭州女孩都能從書中找到安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7年,張小嫺出生於香港。18歲時,張小嫺還是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生,便開啓了邊工邊讀的生活,在香港無線電視臺擔任編劇,5年後轉工去亞洲電視。1993年,張小嫺在《明報》開設“嫺言嫺語”專欄。第二年,她在《明報》連載小說《麪包樹上的女人》,受到讀者熱烈歡迎,而她本人也開始走紅。次年,張小嫺結束了長達10年的編劇生涯,正式成爲專職作家。《荷包裏的單人牀》《三月裏的幸福餅》等系列作品相繼出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在寫完《我的愛如此麻辣》之後,張小嫺有很久沒再寫長篇小說,直到此次《愛過你》出版。“其實,《愛過你》寫的就是那種‘慢慢成長’的感覺:一個女孩子,從二十歲到三十幾歲,十幾年間經歷的事情,對於她有什麼改變。”張小嫺坦率地說,其中可能會有很多不同年齡女孩的影子。雖然是第一次來鄭州,但張小嫺還是希望,鄭州的女孩都能從她的書中找到安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事創作30多年,張小嫺的作品,無論小說還是散文,情感是一張令人熱淚盈眶的通行證。而張小嫺坦言,並不認同自己是情感作家,因爲所有的小說都富有情感。不過她也透露,在未來的創作中,可能會多一點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認識自己,纔有可能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小嫺的文字,打動了無數年輕男女,很多人稱她“情感天后”。就連金庸先生都說:愛情的問題,你不要來問我,你應該去問張小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小嫺直言,她不算什麼愛情專家,只是一直在寫愛情方面的散文和小說而已。“我覺得如何對待愛情其實和個人性格、經歷、背景都有關係。但就我個人而言,現在越來越有感觸,以前認爲愛情應該佔據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女孩子,愛一個人就要和他長相廝守。但是現在因爲時代的更迭,她擁有了更多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時代,女性很獨立,除了愛情還有事業與友情的訴求。愛情很美好,但不需要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無論身處哪個階段,一定會有不同版本的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覺得,人一輩子不可能只愛一個人。有些愛人一開始就遇到,有些半路才遇到,當你在愛情中認識自己後,有可能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人。”於張小嫺個人而言,某些標準肯定是存在的,比如他是善良的,他長得要比自己高大等,“基本的標準是有的,但核心的標準是遇到對的人之後爲他私人定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信愛情,結局是否圓滿已然不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小嫺說,一個人要有追求,實現經濟獨立,纔會有自由,“你一個人過得很好,肯定不怕被父母催婚。如果和一個不適合的人結婚,那肯定就跟坐牢一樣,不如單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結婚不易,而結了婚,又有不少人感慨“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張小嫺說,愛情就是接受一個人的不完美,要找到生活伴侶本就不易,生活伴侶慢慢會變成靈魂伴侶,但靈魂伴侶不一定變成生活伴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的人一旦步入愛情、婚姻,容易失去自我。“在愛情裏,要有自己的姿態。很多人祈求通過愛情找到安全感,我始終認爲,安全感還是來自自己,你的學識、能力、底氣,都是自己的安全感。我自己有房子、有面包,對愛情就可以有更高的要求,不受他人支配。”張小嫺說,長大了才發現,沒有完美的愛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我們還要相信愛情嗎?張小嫺篤定地說,要相信愛情,因爲相信愛情的人才會永遠年輕。人生短暫,要像沒有下一次、沒有來生一樣地去愛一個人,結局是否圓滿,已然不再重要。在眼淚與歡笑、相逢與離別裏,大家終會明白,癡心也有山窮水盡的一天,但愛過就是最好的結局。\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1293084570752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