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5\u003E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江漢商報 時間:2019-07-30 10:06\u003C\u002Fh5\u003E\u003Cp\u003E近日,在“迎國慶、辦園博、文明伴我行”荊州市文明小使者社會實踐活動中,80後文物專家祁慧站在曾經的考古現場,向300多位學生志願者分享紀南文旅區文物考古中的驚人發現,透露荊州文物之最,感悟古城之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XWJzIOb5g13\"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1\" alt=\"你知道多少荊州文物之最?80後文物專家分享驚人發現\"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算不算最可愛的猴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在松滋發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阿喀琉斯基猴,是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於2003年發現於荊州松滋市王家橋鎮龍王井村,距今約5500萬年。\u003C\u002Fstrong\u003E祁慧說,這一發現把作爲人類祖先的靈長類動物的起源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距今約5500萬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靈長類化石,爲靈長類動物早期進化和類人猿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非常接近於最原始的類人猿,爲推測古代環境提供了依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XWG35iBYyKH\" img_width=\"456\" img_height=\"243\" alt=\"你知道多少荊州文物之最?80後文物專家分享驚人發現\"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荊州是江漢盆地。祁慧透露,江漢盆地在5500萬年前已經形成,那時是一個大鹽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品味”江漢平原的源起和緣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發現最古老的平原生活居址、最古老的漆器和藝術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雞公山遺址是最古老的平原生活居址,1992年發現於荊州紀南文旅區郢北村,距今約6萬年至2萬年。\u003C\u002Fstrong\u003E祁惠介紹,雞公山遺址是江漢平原發現最早的原始文化,是中國迄今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在平原上的活動遺蹟,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1992年被評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997年,陰湘城遺址(荊州區馬山鎮陽城村)出土大溪文化漆木鉞柄,這是長江中游地區最古老的漆器,距今約5000年。\u003C\u002Fstrong\u003E祁慧說,這是我國製作年代最早的漆器之一、標誌着楚式漆藝的誕生,把我國長江中游地區漆器產生年代提早了2000年。當年,陰湘城遺址還出土了陶豆、壺、缸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978年,天門鄧家灣遺址出土屈家嶺文化筒形器,這是最古老的祖先崇拜,距今5000-4600年。\u003C\u002Fstrong\u003E史前時代,人口的多少,是決定一個氏族力量大小和能否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意義可能指涉祖先崇拜和生殖器崇拜;\u003Cstrong\u003E1978年,在天門石家河遺址出土石家河文化陶塑,最傑出的原始藝術品,比如有雞豬、貘龜鱉、人抱魚、狗鳥兔,這些萌萌的藝術品距今4600至4000年。\u003C\u002Fstrong\u003E石家河文化中發現的陶塑藝術品數目之巨大,是史前文化中絕無僅有的。這些小陶動物,不僅數量之多令人矚目,其種屬之廣亦屬罕見。石家河文化的陶塑品是我國原始文化藝術中的精華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們的老祖宗厲害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早的衣、食、住、遊、購、娛,旅遊”6要素“全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荊州文物之最還要從紀南文旅區的“保利·公園一號”的新發現說起。祁慧表示,2018年,在這裏的考古發現中,胡家草場漢簡創下我國單座墓葬出土簡牘數量之最。胡家草場墓地M12出土簡牘是我國漢代單座墓葬出土簡牘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價值最爲重大,對於戰國史、漢代歷史和中醫藥發展史等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分爲竹簡、木簡、木牘三種,4546枚,主要內容有:歷譜、編年記、律令、經方、遣冊、日書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荊州新出楚漢簡牘,我國單座墓葬出土簡牘數量之最。\u003C\u002Fstrong\u003E歷譜,記載了從漢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起,下推至公元前64年之間每月的朔日干支。在荊州新出楚漢簡牘——龍會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戰國楚簡324枚,字體爲典型的楚文字,簡文中有文王、成王、穆王、莊王、共王、康王、靈王、平王、昭王、惠王、簡王、聲王12位楚王諡號,與《史記·楚世家》所載楚王世系相合。此類簡文內容與《左傳》等文獻記載的“春蒐(音“搜”)、夏苗、秋獮(音“廯”)、冬狩”、“大閱”等“軍禮”相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973年,藤店M1出土最神奇的鹿——彩繪漆臥鹿,是戰國中期(前4世紀)打擊樂器。\u003C\u002Fstrong\u003E有一小圓形的“鼓”,體內空,是一音腔,敲打引共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秦家咀47號楚墓出土連發弩機,是中國最早的“手槍”,\u003C\u002Fstrong\u003E原國防部長遲浩田說,我們現在用的各式手槍,要來找祖先,就到荊州博物館。因爲槍的原理是根據它進化發展來的,它應該是槍“鼻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祁慧說,古文獻中,關於楚人善射的記載很多。神弓射手養由基爲楚人,總結了弩射理論的陳音也是楚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中,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劍和弓、弩、矢,爲同時期其他國家所不及。這件連發弩機是用作防身的武器。不過,如果按照它的原理,加大體型,對活動木臂加以改進,再裝上富有彈力的弩弓,就是一件具有強大殺傷力的“自動步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楚王車馬陣的“駕六”;江陵鳳凰山出土中國最早的“文房四寶”。\u003C\u002Fstrong\u003E1975年,考古人員在紀南城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了一件2100多年前的“文具盒”——古人專門裝放書寫文具的竹箱,裏面有一整套的筆、墨、竹木簡牘、硯和削刀。這樣一整套的“文房五寶”的出土,在全國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是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於江陵張家山第247號漢墓出土。這種西漢早期的簡長30-33、寬0.6-0.7釐米,各簡之間用三道綴線相連,現藏於荊州博物館。同埃及數學書《萊因得紙草》相比,在計量、記數方面,《算數書》勝。在算法量多質精上,《算數書》勝。同巴比倫數學泥版文書相比,在方程組的解法上,各有千秋,在計量、記數上,《算數書》勝。在長方臺、楔形體的體積公式上,《算數書》完勝。同印度翥那教建築《法典》相比,在計量上,《算數書》勝,在記數上,相同。在算題算法上,《算數書》勝;1982荊州馬山一號墓出土的絹地鳳鳥花卉紋繡綿袴(戰國·楚)是最古老的褲子,整條袴子展開以後袴形類似於現在十分流行的燈籠褲、蘿蔔褲的樣式。有意思的是,這條棉袴的兩襠互不相連,袴腳上部與袴腰相連,後腰敞開,形成開襠。它是迄今爲止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褲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還有藤店楚墓皮革手套,是最古老的皮革手套。\u003Cstrong\u003E1973年,在藤店楚墓中發現了一雙皮手套皮質柔軟,做工精細,式樣獨特。考古專家發現這雙皮手套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皮革手套;挐脂,最古老的小喫。\u003C\u002Fstrong\u003E在《算數書》中出現了一種漢代食品“挐脂”。“挐脂”應是粥的一種,是用米、豬脂、水熬成的粥。大約類似於現在的豬油糕。《算數書》中第33章“挐(rao,揉雜)脂,有米三升,問用脂、水各幾何?爲挐幾何?曰:用脂六斤、水四升半升,爲挐脂十斤十二兩十九朱五分朱一。爲挐:米一斗、水一斗半鬥、善脂廿斤,爲挐脂卅六斤。今有善脂五斤,問用米、水,爲挐各幾何?得曰:用米二升半升、水三升四分升三,爲挐九斤。術日:以廿爲法,置水十五、米十、挐卅六,以五乘之爲實,[實]如法得水、米各一升,挐一斤。不盈,以法命分。其以挐、米、省,亦一兩,得善九分之五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國最早的相宅文獻——《日書·相宅篇》,於江陵九店56號楚墓出土,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相宅文獻。\u003C\u002Fstrong\u003E居宅的方位選擇可能受到五行八卦的影響。與睡虎地第11號秦墓出土的《日書》中的一篇《睡虎宅經》相比,江陵九店楚墓《日書.相宅篇》更早,且多出宗教祭祀方面的祭室、弼堂等,而較少農牧業方面的圈、屏等建築,反映了楚、秦不同的社會風俗,對後世風水術亦有一定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荊州有最神奇的飛仙——天星觀羽人,\u003C\u002Fstrong\u003E屬羽人戰國,木胎,雕制,通高65.5、人高33.6、翅展34cm。荊州市天星觀2號墓出土。現藏於荊州博物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古老的公平秤——嬰家稱錢衡,是楚人度量衡制度中最傑出的發明創造之一。\u003C\u002Fstrong\u003E一面寫到:“正爲市陽裏戶人嬰家稱錢衡,以錢爲累,劾曰四銖,兩端累”。大意是,市陽裏的里正爲當地居民姓嬰之家,制發了專用的“稱錢衡”;以法定的四銖錢作爲標準器。另一面寫到:“十,敢擇輕、重衡及弗用,劾論罰徭,裏家十日”。要用這件“公平秤”來稱量鑄造者或者商人使用的銅錢的重量;如果不用或者使用輕的、重的“衡”,就要依法論處,罰服勞役10天。一般認爲,“十”是這件“公平秤”的編號。側面還寫到:“□黃(衡)律”。表明這兩行字絕非一般的商標、題字,而是援引的法律條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早的合夥經營協議書——木牘中舨共侍約,爲西漢早期實物,兩面有字,墨書隸體。\u003C\u002Fstrong\u003E江陵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的2號牘正面題記爲“中舨共侍約”,這是一份商販們訂立的契約,也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合夥經營協議書實物。開頭第一句寫道,某年三月某日,有張伯、秦仲、陳伯等七個人決定合夥做中轉販賣的生意,確定以張伯爲“舨長”,作爲這個合夥經營團體的首領。協議第一條,入夥的每個人都要拿200錢作爲股金。且第二款明確,所有的人都要把錢交齊,才能出發;如果誰不拿錢就不能同他合夥同販。第三條,出發以後,不要中途退出,要相互扶持、互助共濟。第四款進一步補充規定,因爲生病而“不行者”,應該僱人參加,否則每天罰款三十錢。第四條、第五款約定,貨物準備不足的,罰款十錢;活動結束之後,損壞的物品,由組織成員共同承擔損失;不屬於自己物資而擅自拿取的,罰款百錢。第六條,通知開會而不去者,每日罰款五十錢;到會但對貨物的賬目記錄不詳細者,和不到會同樣論處。第七條,選出舨吏管理物資和召集組織成員。最後是落款“舨吏李仲”。我們的祖宗是不是很精明而又現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早的古代角抵史料——鳳凰山秦代木篦。\u003C\u002Fstrong\u003E1975年,荊州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楚國故都紀南城內鳳凰山70號秦墓中,出土了一把木篦上,就有古代角抵的畫面。這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公元前208年)的有關古代角抵的史料。這也是我國早期罕見的繪畫遺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古老的局戲——博戲,以博、弈最古老。\u003C\u002Fstrong\u003E六博不一樣,它靠博煢投彩,按固定線路和六十甲子的順序行棋。分別於江陵紀城一號墓、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2799248022246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