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水清沙幼,魚兒暢遊,很難想象,這個有着碧藍湖水、潔白沙灘的人工湖,曾是一個大礦坑!“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記者團走訪了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瞭解茂名市如何進行生態修復,造福周邊村民。

茂名成爲著名的南方油城,緣起於1954年。根據我國130鑽井隊的勘探發現,位於茂名市西北部的茂名油頁岩適宜大型露天開採,若年產100萬噸原油,足夠開發100年。此後,經中央批准,茂名露天礦1958年8月破土動工,1962年1月正式投產,至1992年停產時,累計共開採油頁岩約1.02億噸,生產頁岩原油292萬噸。

據介紹,隨着國內其他油田的逐步發現和改革開放的進程,成本較高、污染較大的油頁岩開發逐步停止,露天礦從開採投產到1992年停產,向外總排棄量爲18157萬平方米,所排棄的表土及提煉石油後剩下的巖渣,堆放形成了現在的南、北排土場,肉眼所見如同一座小山;同時,在油頁岩採挖區域範圍歷經30多年的開採和停採後的多年雨水積聚,露天礦形成了一個約6平方公里礦坑湖。

露天礦坑現狀。金羊網供圖

2013年10月,茂名市政府提出將露天礦及其附近區域統籌打造成礦山公園,隨後,茂名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引水、種樹、建館、修路”總體建設思路,並在當年年底全面展開露天礦生態公園建設工作。現在,公園主要由一個水面約6平方公里,蓄水量爲1.6億立方米的礦坑湖和8000多畝生態林地組成,通過生態修復,逐步把露天礦採礦場建設成開放式的生態公園,爲茂名市打造了一張獨特的綠色名片。

據瞭解,由於礦產開採的環境因素,當年附近村落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當地生活發展,使當地成爲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比例一度較高。“2011年前,村裏有430多名留守婦女,210多名留守兒童,現在經過環境治理,留守婦女只有90多人,留守兒童70多人。”牙象村委會副主任譚汝香告訴記者,礦坑周邊環境有了好的轉變後,越來越多男性村民願意回到家鄉發展、生活,村裏的婦女也通過種植創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爲家庭增加收入:“十幾年前,村民家庭年收入兩千多元,現在已經提升到八千多元了。”

車田村幼兒園的操場。金羊網供圖

而同樣位於茂名市西郊的車田村,則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跟隨車田村村委書記的腳步,記者團走進了車田村小學和幼兒園,發現這裏的活動場地條件完全不輸大城市的學校。“我就是喫了沒文化的虧。”村委書記柯木坤告訴記者,他用自己在貴州經商的收入,回到家鄉車田村辦學、辦醫療和慈善等惠民措施,還把自家的房子捐出來做辦學場所,是希望帶動父老鄉親們一起過上好日子。據車田村第一書記崔亞芬介紹,近年來車田村已先後建成儲運倉庫20000多平方米,實現村集體年租金收入200多萬元;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新項目,先後發展企業13家,實現年總產值9000多萬,解決村內剩餘勞動力300餘人就業等問題,將村民收入和集體收入的主要途徑轉變爲租賃收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2800元增至現在12000元。由經濟落後村躍升爲茂名地區名副其實的“富裕村”。

大洋網記者 朱文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