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工匠精神,1985年開工建設的秦山一期第一座壓水堆核電站,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潮起秦山:中國核電從這裏起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鑽出長長的秦山隧道,迎面而來鬱鬱蔥蔥的樹木、藍白相間的整齊建築、寬闊整潔的馬路,讓第一次和秦山核電站打照面的人都直呼“沒想到核電站是這番模樣”。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中國核電從這裏起步”“國之光榮”,秦山核電站大門口的13個題字,足見秦山核電之於中國核電的分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嘉興海鹽偏僻的秦山小鎮上,開山巨響喚醒了沉寂的山丘,中國首座國產化核電站於此誕生,秦山鎮的發展也迎來轉折點;時至今日,擁有9臺核電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660.4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的秦山核電站,已然成爲中國核電“金名片”,更實現着中國核電發展和“走出去”的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潮起秦山:中國核電從這裏起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鑽出長長的秦山隧道,迎面而來鬱鬱蔥蔥的樹木、藍白相間的整齊建築、寬闊整潔的馬路,讓第一次和秦山核電站打照面的人都直呼“沒想到核電站是這番模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藍天之下,幾個巨大穹頂、灰白色混凝土圓柱體格外顯眼。“那是秦山第二核電廠的4臺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秦山核電黨羣工作處副處長李旭寧指着不遠處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20年前從學校畢業就加入秦山核電站的秦山人,一說起核電站的發展史,就來了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0年2月8日,聽取了上海市用電嚴重短缺的彙報後,時任總理周恩來說:“從長遠看,要解決上海和華東地區的用電問題,要靠核電。”中國核電發展從此啓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電站選址非常講究,依山傍水,無颱風無地震無海嘯,秦山是個寶地了。”李旭寧說。可在那個年代,選好了址後,建站也絕非易事。核電站的機械部件都從上海的廠子運過來,從碼頭下船上車,再運到反應堆跟前,得要十小時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山核電站負責人也回憶起驚心動魄的一幕:“一次運送中,上海突降大雨,河水上漲,導致運送船無法過橋。眼看要被迫延誤了,工作人員心急如焚地挨家挨戶敲門,終於湊齊了上百人幫忙拉船,最終成功讓船下降,平穩過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是憑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工匠精神,1985年開工建設的秦山一期第一座壓水堆核電站,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1991年,秦山核電一期併網成功,達成了“中國核電從這裏起步”的夢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秦山第二核電廠、第三核電廠、方家山核電工程相繼拔地而起,中國先後掌握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趟出了一條核電國產化道路,躋身先進核電技術行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2019年6月底,秦山核電站累計發電5600億千瓦時,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4億噸,相當於植樹造林350個西湖景區面積。”中核集團秦山核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曹水林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核諧”共榮:“怕什麼,這是我們的生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電清潔且能量巨大,但歷史上的核電事故仍讓不少人認爲核電“出身不好”。不過,與想象中的“談核色變”不同,經過30多年的發展,秦山老百姓打心眼兒裏擁抱核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距離核電站7公里的秦山街道永興村文溪塢,小橋流水人家,景色盎然。“害怕核電廠嗎?”75歲的老人周益凱聽罷擺擺手,笑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0年代要建核電廠那會兒,我是村主任。”周益凱說,當時大家對核電站沒概念,談不上害不害怕。“老百姓憑着樸素的感情,一切跟黨走,全力支持國家建設重大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電站建成後,管理人員不斷完善核電與公衆溝通的方法,贈送印有環保部門和中核網址的年畫年曆、組織居民進廠參觀,化解“鄰避”危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9月,斥資2.55億元打造的核電科技館免費開放。“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廠周圍居民一年接受的輻射量只有0.01毫西弗,相當於吸一根菸的輻射量。”核電科技館的科普對民衆認識核電起了大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漸漸地,當地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核電站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益凱說,海鹽本是個偏僻小縣,缺少工業,鄉村落後,核電來了一下子打響了海鹽的全國知名度。“核電站的稅收爲海鹽當地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公共福利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學校等都跟上了,消費水平也上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電站還帶動了當地就業。“村裏好多人就在覈電站工作,怕什麼,就在裏邊。村支書的兒子畢業後去了核電站工作,一些婦女村幹部的丈夫也在覈電。近幾年,核電關聯企業發展得很好,企地相融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硬核”的經濟發展,周益凱還講述了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有趣變化:“當初上級跟我說‘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人到這裏來’,這話不假。來核電站工作的人素質都挺高,幾十年過來了,他們帶動了整個海鹽縣文明程度的提高。現在像賣菜的老太太、老頭子,普通話都講得挺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厚積薄發:創新“走出去”鑄核電強國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最初零的突破,到如今走在世界前列,秦山核電已經有119堆年運維經驗。中國在掌握全球核電話語權的同時,正讓“創新”和“輸出”成爲新時代的關鍵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1年底,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16天后,中國和巴基斯坦簽定了合作建設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的協議,中國從此跨入核電站出口國行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正好有一批從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來秦山核電參加海外華龍一號操縱員培訓的人員。”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宣傳科長夏建軍介紹,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也是“一帶一路”中,最能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目前除巴基斯坦外,中國已與20多個國家達成了核電合作意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路走來,秦山核電站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着生命力,但核電站並非“長生不老”。秦山核電站的設計壽命爲30年,距今還剩2年。對此,秦山核電人早在幾年前就積極探索,開展機組的延壽及安全退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夏日傍晚,秦山海岸邊,幾個孩子拿着小鐵鍬在泥地上嬉戲打鬧着;岸邊堤壩上,一位父親正坐着給孩子講故事,幾位母親抱着孩子飯後散步拉家常。不遠處,秦山核電站的圓頂反應堆和高高的瞭望塔依然聳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電強國夢,興許就藏在這夜幕下悄然亮起的萬家燈火中。(中新網浙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229873690875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