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彭博社數據:全球經濟陷十年來最疲軟期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道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3月12日刊載題爲《全球經濟增長經歷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疲軟時期》的報道稱,據彭博社經濟部稱,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急劇放緩,擴張速度降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道稱,彭博社經濟部的最新國內生產總值追蹤指標顯示,全球經濟的季度環比年化增長率已從去年年中的4%左右降至2.1%。經濟學家丹·漢森和湯姆·奧利克說,雖然全球經濟可能會穩住陣腳並停止放緩勢頭,但仍“存在下行趨勢自我維持的風險”。

是否存在保持希望的理由?美聯儲決定暫停加息、美中貿易休戰以及2018年重創歐洲的衝擊開始消退,這可能意味着經濟即將企穩。全球其他央行也加緊行動,上週歐洲央行宣佈採取新的措施,以幫助經濟挺過當前的疲軟期。

報道認爲,但全球經濟並未走出困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1日公佈的最新綜合先行指數顯示,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整個歐元區(包括德國和意大利在內)的增長勢頭都在放緩。不過中國經濟出現了穩定的跡象。

報道稱,儘管全球經濟前景黯淡,但歐洲央行的決策者一直熱衷於淡化經濟惡化的程度。他們堅稱,歐元區經濟只是減速而不是陷入衰退。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伯努瓦·克雷在接受意大利《晚郵報》採訪時說:“我們仍看到強勁的經濟增長,儘管較先前有所減弱。”

他說:“實現通脹目標需要更長時間,但最終是能夠實現的。我們正對迄今爲止所看到的事態發展做出反應。”

漢森和奧利克在他們的報告中承認,經濟放緩的速度令人感到驚訝。

報告說:“2017年年中影響全球經濟的週期性上行態勢原本就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即便如此,自去年年底以來的經濟放緩程度也讓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經濟學家感到意外。”

報道指出,最近的一些經濟數據略有回升,雖然也存在讓人頗感失望之處。今年1月美國的零售額出現上升,其在去年12月遭遇了近10年來的最大降幅。一項衡量消費者需求的指標上漲了1.1%。

報道稱,據近日的報告,美國新增就業崗位是兩年多來最少的。其中或許有一次性因素的影響,但這種下降幅度凸顯了美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的觀點。

報道介紹,德國1月工業產出意外下降,儘管去年12月數據的大幅上調抵消了部分低迷。一項製造業指數顯示,德國工業衰退仍在持續,產量連續三個月同比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