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胡大一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全新模式的醫療團隊,改變了廣大醫療機構和醫務工作者坐堂行醫、重治輕防,甚至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消極、被動等發病和等復發的碎片化和斷裂的醫療服務鏈,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全人羣、全方位和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和醫療保障,走出了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探索出了社會-生物-心理的綜合醫學模式,實現了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的轉變,順應了國家政策的號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在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您在《七十感言》一文中所說,古稀之年,您再次出發,開啓一段新的\"長征\",推動我國心血管疾病預防康復事業發展,這份務實和堅守令廣大同道深深敬佩。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DyobXQEGHbWk2\" img_width=\"1062\" img_height=\"104\" alt=\"專訪丨胡大一:仁心正氣,順勢而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我國心臟康復事業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但隨着社會和醫療衛生機制轉型,我國第一代心臟康復人初創的成果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出。2012年,在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下,我國心臟康復事業再次出發,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惠及無數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喫水不忘挖井人\",在第三屆國際長城心肺預防與康復學術會議上,\"心在線\"榮幸地對胡大一教授進行了專訪。下面我們將帶你全面瞭解我國心臟康復事業的發展歷程,瞭解我國心臟康復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的心路歷程和大醫情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hgLRGHOH7do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專訪丨胡大一:仁心正氣,順勢而爲\"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胡大一教授接受“心在線”專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在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心臟康復近年來終於走出了多年的低谷,步入了快速發展期,從7年前全國不到10家心臟康復中心,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到現在的500餘家。我國心臟康復事業起步雖晚,但起點高,充分學習借鑑了發達國家開展心臟康復的經驗,緊緊把握了心血管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了心臟康復與預防一體化發展,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心臟預防康復和慢病防控的新模式和新道路。您作爲我國心臟康復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請您談談目前我國心臟康復事業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在哪些方面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哪些方面需要我們凝心聚力、攻克難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胡大一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們先來看看2012年至今7年來我國心臟康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首先,\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認真學習發達國家心肺預防與康復的經驗,做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戰略規劃與頂層設計。我們提出心肺腎康復一體化,將一級預防與康復\u002F二級預防整合一體,在原來心內外科的基礎上,形成\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三位一體\u003C\u002Fi\u003E(心內科、心外科、心肺預防康復科)的心臟中心。以心臟科醫生爲團隊領袖,吸納相關專業人員,加上患者代表及社工、志願者,組建全新的專注預防與康復的團隊,全面落實生物醫學、運動醫學、營養醫學、雙心醫學和行爲醫學深度有機融合的\"五大處方\"(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和戒菸處方),建立隨訪系統和中國心肺預防康復註冊數據庫。一些發達國家偏重運動康復,沒有將戒菸納入康復體系,或者未能充分重視雙心醫學,給心臟康復留下\"缺口\"。我們在2012年提出的\"五大處方\"理念先進,系統全面,獲得國外學術機構的高度一致認同。例如,今年5月,最新版的美國家庭心臟康復指南就完全引用了上述\"五大處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其次,\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還培育了具有示範作用的\"心肺預防與康復示範培訓基地\",並在此基礎上,建設更多\"心肺預防康復中心\"。今年,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攜手,共同制定行業指南、標準與機構認證標準,目前已完成兩批機構認證工作。在短短7年間,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機構從2012年的8家增加到現在的500多家,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巨大的成就。在本次會議上,我們對全國第一批37家、第二批59家通過認證的心臟康復中心單位、8家心臟康復中心建設單位、13家全國心臟康復培訓示範基地醫院進行了授牌,心臟康復中心\"大家庭\"再添新成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同時,\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注重人才培養。圍繞\"五大處方\",編寫教材實操手冊,大力開展培訓,建立中外交流學習平臺,組織中青年醫生到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短期參觀學習,並選派其中的優秀骨幹開展中長期進修或讀研。我們在黃河科技學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體醫融合班\",培養適合未來臟器康復事業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目前第一期學習班已結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最後,\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還重視人文關懷。我們組織\"過好支架人生\"、\"過好心房顫動人生\"、\"過好心力衰竭人生\"等專病俱樂部,培養教育患者,發揮患者自我管理慢病與健康的主動性、能力與自信,開展\"健康達人\"活動,\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大大\u003C\u002Fi\u003E提高了衆多患者的生活質量,讓越來越多的人告別了\"無助\"\"無力\"\"無奈\"的\"三無\"狀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我國心肺康復事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缺乏政策支持。\u003C\u002Fstrong\u003E臟器康復的最大困難是至今缺乏政策環境的保障與支撐,包括醫保付費機制與對從業人員的激勵政策。從事臟器康復專業人員的培訓、考覈、認證機制也亟需建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社會發動和參與度不足。\u003C\u002Fstrong\u003E目前對醫生、醫療機構和患者的發動均不夠。社會上傳統認爲康復侷限於肢體功能的傷殘,而對臟器康復的認識與重視非常欠缺。不瞭解心肺康復具有手術與循證用藥基礎上附加的防病治病效果,有益於減少疾病復發、反覆住院和再次手術,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總死亡率,提升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並降低醫療成本。不少大醫院考慮心肺預防康復的經濟回報緩慢,仍處於觀望狀態。社會資本投入也存在同樣的顧慮。此外,社會對心臟康復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患者不瞭解心臟康復,不瞭解心臟康復怎麼做、能爲自己帶來哪些獲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心臟康復中心數量增長快,但對於滿足需求仍顯\"捉襟見肘\"。\u003C\u002Fstrong\u003E近7年來,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開始出現難得的歷史機遇,但離人民健康的需求與慢病(尤其心血管病)的嚴峻挑戰,仍存在巨大差距。相比起步之年,心肺預防與康復機構的數量已翻了幾十倍,絕對數量上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相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仍過少,遠遠不能滿足巨大的存量與增量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心肺預防與康復的質量控制亟待提升。\u003C\u002Fstrong\u003E以二期康復爲例,真正能完成36次康復的患者比例低於5%。很多心肺康復中心\"五大處方\"尚未全面落實;營養處方的培訓顯著不足;戒菸處方大多停留在口號層面。雙心醫學服務得到廣泛\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關注\u003C\u002Fi\u003E,但水平有待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心肺康復科研重視程度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應充分重視科研創新,從中青年中培養科研創新人才。心肺預防與康復領域還有很多課題需要完成,有大量問題需要研究回答。在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發展的基礎上,應積極支持推進腎康復的發展。但很多康復團隊還在忙於日常工作,無暇參與科研。不過,好消息是,目前已出現好\"苗頭\",例如大慶油田總醫院範志清教授團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遂心教授團隊等已着手設計課題等,希望越來越多的康復團隊重視科研、開展科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基層普及力度不夠。\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迫切需要向基層(社區和鄉鎮)推廣普及,探索社區(鄉鎮)康復、家庭康復或二者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電子醫療、遠程醫療、智慧醫療和預防\u002F康復+互聯網的功能與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商業利益因素干擾。\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幹擾是商業利益的博弈。當這一事業曙光初現,並快速發展時,各種不同利益集團紛紛出來爭名奪利,搶收\"成果\",嚴重扭曲了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的正確方向。雖然不和諧的\"音符\"不可避免,但我們依然要凝聚核心團隊,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切實推動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健康發展。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預防康復專業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形成聯合會議制度,堅持以人民健康和患者利益爲中心,排除各種商業利益干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在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6月2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其核心要點是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落到實處,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政府\u003C\u002Fi\u003E牽頭負責、社會積極參與、個人體現健康責任,把健康中國\"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徑落到實處。這是國家層面指導未來十餘年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一個重要文件。這與學會積極推進的心肺預防和康復工作\"不謀而合\"。請您談談對這一重大國家政策轉變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胡大一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全新模式的醫療團隊,改變了廣大醫療機構和醫務工作者坐堂行醫、重治輕防,甚至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消極、被動等發病和等復發的碎片化和斷裂的醫療服務鏈,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全人羣、全方位和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和醫療保障,走出了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探索出了社會-生物-心理的綜合醫學模式,實現了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的轉變,順應了國家政策的號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組織建立的\"過好支架人生\"、\"過好心房顫動人生\"、\"過好心力衰竭人生\"等專病俱樂部,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實現了醫患雙方主動、有效互動,貫徹了\"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調動了患者承擔自己健康責任的積極性,實現了羣防羣控的實效,符合國家政策的號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之,我國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的發展,順應了\"健康中國\"戰略發展趨勢,順勢而爲,前途光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在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您在《七十感言》一文中所說,古稀之年,您再次出發,開啓一段新的\"長征\",推動我國心血管疾病預防康復事業發展,這份務實和堅守令廣大同道深深敬佩。到明年,您就實現了\"健康爲人民工作50年,爲人民健康工作50年\"的目標。您在近半個世紀的從醫生涯中,有哪些時刻讓您更加堅定這份堅守和務實,並奉之爲您的人生要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胡大一教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生於1946年,經歷了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年。如果以改革開放前後來劃分,我又經歷了中國心血管醫療發展的前30年和後40年。在前30年中,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價值體系的建立。我們那一代青年人,是在\"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白求恩精神\"的號召下,循着\"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六二\u003C\u002Fi\u003E六\"指示,滿懷激情和理想走進醫學院校的。我們奉行\"醫療爲人民健康服務\"、\"患者利益至上\"、\"推動醫療服務公平可及\"的價值觀,有仁心,有正氣。直至今日,我仍然認爲這是醫生職業的根本和靈魂。面對患者要有責任心和同情心。糾正心肺預防與康復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不和諧\"音符\",也需要這份正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我國的醫療事業,我依然呼籲高舉\"四面旗幟\",堅持\"三個迴歸\",即高舉公益、預防、規範、創新\"四面旗幟\",堅持迴歸人文、迴歸臨牀和迴歸基本功。這裏我要重點強調回歸人文和迴歸基本功。高新技術雖然提高了診療效率,但也讓醫生越來越不重視問診,不善於與患者溝通交流,忽視望觸叩聽,以及心電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忽略低成本、無創傷、但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問診基本功和基本診斷手段。有的醫生眼裏只看見\"病變\",卻看不到活生生的\"人\"。如果醫學離開了人文內涵,缺乏了哲學思考,任何技術都很難實現真正的價值。醫療最終要爲\"人\"服務,偏離中心,本末倒置,醫學、醫生和患者都將深受其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梁緒┆美編 高紅果┆製版 梁緒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4085616144880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