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AtBF72DGEy7\"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貴州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貴州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供水入戶。\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AtCFB9zFxgK\"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7\" alt=\"貴州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貴州匯川區海龍囤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園林式水廠。

"\u003Cp\u003E王欽 孫遠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輕輕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啦嘩啦往外流。曾正榮伸出雙手,捧起乾淨的自來水,清澈的水流從指尖穿過,讓他興奮不已,“過去我們喝的是‘望天水’,水清水渾全看天,哪像現在家家都有自來水,一年四季都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67歲的曾正榮,家住貴州省思南縣甕溪鎮湯家壩村。他說的從渾濁的水到如今喝上放心的水,得益於貴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9年2月,思南縣甕溪鎮富家寨建成一座佔地2萬平方米的大型水廠,3公里外三星水庫的水在此通過沉澱、過濾、殺菌等多道程序,統一爲村民供應自來水,結束了當地“冬天沒水喝,夏天喝髒水”的苦日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是落實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築牢“民生底線”至關重要的一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的貴州,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投入不足、設施管護不到位等原因,截至2018年,仍有279.54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成爲制約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進程的突出“短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補齊“短板”,徹底消除農村人口特別是貧困人口的“水困”“水愁”?2018年7月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超常規舉措,在全省範圍內打響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在2019年7月前全面解決農村安全用水問題,確保農村飲水“不漏一村,不落一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AtBF72DGEy7\"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貴州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貴州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供水入戶。貴州省水利廳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喝水難”到“有水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超百億投入讓千萬村民不再“望天喝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水的日子,過得真是苦。”回憶起過去天還沒亮就拿着火把去挑水的情景,龍里縣高坪村村民羅國銀至今都會皺眉,“每天早上五點起牀挑水,來回一趟要花三個小時,如果遇到乾旱季,還要提着桶漫山遍野到處找,找到水後排隊一瓢一瓢舀,水比油還金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坪村散落在龍里縣三元河流域滾沙坡半坡上,由於距離河流遠,輸水揚程高,長距離輸送工程無法實施,村民祖祖輩輩喝水都只能下河挑、井裏舀、山中找。作爲8口之家的“頂樑柱”,羅國銀最大的任務就是解決家裏的用水問題,“一天3挑水,一挑80斤,爲了挑水早出晚歸,根本沒有心思考慮發展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水所困的並不只有高坪村。龍里屬於典型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地區,“人在山中坐,水往山下流”是大多數村寨飲水困難的真實寫照。2014年以前,龍里農村羣衆安全飲水保障率僅爲60%,村民長期靠天喝水,水質和水量均無法保障,苦鹹水、高氟水、高硫水等口感差,長期飲用會引發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徹底擺脫村民飲水桎梏,2014年,龍里一支由41名縣級領導、來自77個掛幫部門的2700名幹部,以及50多名水務幹部組成的人飲安全工程工作組成立。工作組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龍里能集中供水的地方加大工程投入,選擇長距離二次加壓輸水;對有條件建設山塘的地方建設山塘穩定水源;對需要增補水源的地方另尋水源……截至2018年底,龍里縣累計投入2.8億元,實施了400餘處農村人飲供水工程,有效保障了城鄉供水及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水的地方,努力尋找水;有水的地方,盡力護好水。貴州思南縣是一座因水而美、因水而秀的城市,雖然守着烏江但也受水困擾。受喀斯特地貌影響,思南地下溶洞星羅棋佈,猶如巨大漏斗,年均1134毫米降雨落入地表,很快經“漏斗”匯入地下暗流;再加上穿城而過的烏江將思南切割成巨型的“V”字,東南、西北邊緣高,中部烏江河谷低,山高水低,開發烏江水成本高、難度大,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卻得不到水用”,建了飲水工程,百姓卻仍然喝不上水,生產生活一度滯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爲了進一步保障農村用水,2016年,思南縣開始擘畫“大水網”藍圖,計劃投入20億元,規劃建設“十庫、八廠、七條線、兩聯接”的骨幹水網,力求在2019年徹底破解全縣279個貧困村、129個非貧困村43.58萬貧困羣衆的飲水安全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對全縣水體資源和用水需求進行盤點,我們將‘大水網’工程分成4期,目前第一期已經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解決6個鄉鎮130個村近20萬人的飲水問題。”思南縣水務局農村水利站站長楊勝平說,到2020年,4期工程將全部完成,屆時思南將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有限的水資源將得到合理分配,水質、供水保障率、集中供水普及率將得到顯著提高,一直困擾着思南居民的現有水源覆蓋範圍小、水源工程抗旱保灌能力弱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貴州水資源豐沛,但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影響,山地和丘陵佔了國土面積的92.5%,山高坡陡,有水難留,水資源利用率僅爲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工程性缺水較爲嚴重的省份。”貴州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揚說,近年來,貴州“戰水困”的腳步從未停止。從Ⅰ、Ⅱ期“渴望工程”到“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再到“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截至2015年,貴州已累計投入資金155.2億元,累計解決了農村4300多萬人(次)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其中,有222萬人在學校的飲水問題同步得到解決)。“十三五”以來,貴州又通過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和省內自籌,解決了167.09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278.86萬農村非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問題,全省絕大部分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AtCFB9zFxgK\"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7\" alt=\"貴州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貴州匯川區海龍囤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園林式水廠。貴州省水利廳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建得成 ”還要“管得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建管並重” 全力打通農村供水“最後一公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貴州分散式供水較多,很多水利工程穿山越溝,零星分佈在各個村寨之中,建設和管理均存在很大難度。許多水利工程建好之後,都因水源枯竭、水質惡化、工程管護不到位、因災損毀等無法持續發揮效益。“我們不僅要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還要建立起‘從源頭到龍頭’的運行管護體系,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貴州省水利廳農業農村處處長楊春友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覈查,截至2018年底,貴州仍有30戶以上自然村寨279.54萬農村人口未能解決飲水安全問題。2018年7月26日,由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貴州省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行動方案》明確:將投入23.87億元(中央補助4.72億元,省級投入19.15億元),在2019年6月30日前全面解決279.5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同時,通過大普查覈查出《行動方案》不能覆蓋的86969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也全部解決,實現農村人口“飲水不愁”目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在貴州拉開序幕,81個項目縣3351處工程建設如火如荼。貴州整合各方資源,強化統籌協調,綜合採取新建、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加快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以確保到2019年6月30日徹底全面解決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爲同步全面小康打牢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徹底解決農村人飲問題,除了要解決水源問題,還必須實現建管同步。”正安縣水務局主任科員包禮輝說,在正安的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中,建設骨幹水源被提到重要位置,已有22座水庫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還有6座正在建設之中。通過縣水務公司和水投公司的規範化管理,全縣5座大型水廠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徹底解決了城區及周邊20個集鎮30萬居民飲水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無法實行企業化運營的飲水工程,正安縣全面落實了“一村一水管員”管護機制,每村聘請1名專職水管員,工資待遇由縣、鄉兩級財政進行補貼。截至目前,正安已全面落實村級水管員129個,每年縣、鄉兩級財政發放工資補貼154.80萬元。此外,縣財政還爲每村每年預算了2000元經費,用於解決村級或以下飲水安全小微設備的採購及維修養護問題,確保30萬邊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有人管、管得好、長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建管並重的方式,盤州市的農村飲水工程也“活”了起來。2017年8月,盤州市籌資4.27億元啓動實施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讓烏蒙鎮房格、雙鳳鎮小坪地、普古鄉廠上村等少數民族聚居、地處邊遠、石漠化嚴重等飲水困難地區喝上“放心水”,建成取水池868個、調節池1396個、水窖1089個,啃下了農村飲水不安全的“硬骨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2018年排查下來,還有上千農戶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究其原因就是供水工程不完善,管護不到位。”盤州市污水局相關負責人說,爲了徹底解決管護難題,當地依託自來水公司,聘用了村級農水員負責供水工程運行管理,通過以表供水、計量收費、維修管護、抽水調度等市場化運作,實現了以水養水的良性循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6月30日,貴州81個項目縣3351處工程已經全部建成,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多種形式管水防範,有效推進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和創新實現“一龍管水”模式,進一步保障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保證率,讓農村居民喝上了乾淨放心的自來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AtCgBHBXB3h\"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6\" alt=\"貴州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貴州務川縣百虎山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水廠文化宣傳牆。貴州省水利廳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水困村”變“幸福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鄉村自來水成爲百姓脫貧攻堅動力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飲水安全關乎百姓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指數,只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水管好,才能使工程發揮長久效益,助力鄉村振興。”楊春友說。從曾經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乾淨的自來水,涓涓清流正改變着無數鄉村,折射出令人欣喜的民生變遷:用上清潔自來水的村民降低了疾病風險;勞動力從拉水、背水中解放出來;農村產業發展有了水源的保證,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有女不嫁高坪’,就因爲高坪缺水,大家守着窮日子越過越窮,沒人願意來,自來水通了之後,村裏的人氣也旺了起來。”說起高坪村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村支書龍發輝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得益於“渴望工程”的實施,高坪村2002年之後再也沒有爲水的事情發過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通則人氣通,養牛場、松香廠、鉬化廠等7家企業相繼落戶高坪,讓更多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產業因水而興,農業結構調整同步跟進,高坪村的800畝刺梨、2000多畝酥李相繼掛果,村裏還種下1000多畝觀賞櫻花,發展起鄉村旅遊,村民幸福指數也提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思南縣,打通農村飲水安全“最後一公里”的湯家壩村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自從2019年2月聯通了‘大水網’,我們對產業用水也進行了規劃,建成一座40畝的魚塘,投入魚苗3萬餘尾,預計可爲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元。”到思南縣掛職村支書的許朝友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許朝友是思南縣水務局副局長,2017年初到湯家壩村掛職。“那時候,村裏路不通、水不通,年輕人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寨裏蜘蛛網遍佈,沒有一點生機。”許朝友說,如今村裏不僅建起了魚塘,還發展起100畝香柚,600多畝茶園,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全覆蓋,預計2019年將全部脫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昔日貧瘠地,今朝客滿山。在江口縣太平鎮梵淨山村,農村飲水工程的實施讓更多當地的百姓喫上了“旅遊飯”。“過去越到旅遊旺季,越是停水,有時候遊客洗澡洗到一半,突然停水了,生意根本沒法做。”當地農家樂老闆楊秀和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於梵淨山景區內的梵淨山村,過去生產生活用水基本依靠上世紀80年代羣衆自投自建的供水設施來保障。由於該供水設施老化,年久失修,設計規模小,隨着梵淨山知名度的飆升、旅遊業的興起和外來遊客量的增多,該設施無法滿足供水需要,停水現象經常發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從根本上解決該村的飲水問題,江口縣先後投入項目資金857.3萬元,建成日供水量2000立方米、供水規模達2萬人以上的梵淨山飲水安全工程,不僅全面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問題,還爲當地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條件,帶動了梵淨山村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用水有了保障,農家樂的接待能力加強了,村裏的遊客也多了起來。”楊秀和說,鄉村自來水不僅讓當地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還成了百姓的致富源泉。每到旅遊旺季,她的農家樂每天都有上萬元的收入,大夥看到開農家樂能致富,紛紛返鄉發展,村裏也變得越來越熱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貴州省副省長吳強表示,農村飲水安全是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目標的重點工作,是脫貧摘帽的一項硬指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爲,全力以赴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期、穩定、可持續,堅決打好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423968086267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