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微信由保定华达红旗体验中心特约编发。对细节精益求精,对匠心执着坚守!预定热线️:0312-5997999

根据微友提供的线索,得知靴城老住户宋建民手中有其父宋仲俭的珍贵资料。于是,在一个初春的中午,见到了宋先生。

宋建民。

、宋建民之父宋仲俭因战致残

1948年4月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司令部、政治部发放给宋仲俭的退休证。中间上部分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头像。

晋冀鲁豫军区是1945年8月20日成立的军区,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军区驻河北省涉县,后迁至邯郸市。军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该退休证左半部分:

退休证

退字第191号

兹有本军区宋仲俭同志原籍河北省保定(县)人,经审查适合于退休条件,决定予以退休。

该同志在抗战,爱国战争中曾经效忠于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事业,极为光荣,应受到国家民族的热爱,退休后仍望本着人民战士的本质,与人民站在一起,积极参加地方各种建设工作并坚决执行政府的政策法令。特发给退休证书。

(本退休证不得转借或遗失)

附设同志在军中服务情形表如左

现在年龄:27

入伍年月:1937.10

服务部队名称:6纵队

军中职务:连长

是否负伤和残废:贰等

发给退休生产补助金数目:(没有辨认出来)

发给服装路费数目:(不易辨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 政治部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肆月柒日给

(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还在使用民国纪年。日期填写不太规范,“七”字似乎错误。应该写成“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七日”或者“中华民国叁拾柒年肆月柒日”)

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印章已经模糊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虽然新中国尚未建立,但是新政权的优抚制度已经建立并实施了。

宋仲俭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封面。

宋仲俭的照片,上面压有“河北省民政局优抚专用”的钢印。

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冀荣6字第655440号

宋仲俭同志在服现役中因战致残废,特发给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一九八一年七月

这个证件的钢笔字写得非常工整、清秀。

宋仲俭,男,汉族,1921年11月出生,1937年10月入伍,1946年8月在鲁西南大洋湖陇海战役负伤(为了便于阅读,将中文数字转换成阿拉伯数字)。

残废情形:左肩关节贯通枪伤,左上臂贯通枪伤,左胸第六肋锁中线处枪伤,穿透肺及肋骨,部分肋骨缺损。

残废等级:贰等乙级。

残废时所在部队和担任的职务:晋冀鲁豫军区六纵队十六旅四十七团连长。

退伍退休日期:一九四八年四月

1981年,保定市民政局的印章还是“河北省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填发人是张彦武。

领发残废抚恤栏:

1982年,上半年18元,经发人史清山;

1982年,下半年34元,经发人赵奎君

1983年,上半年26元,经发人于;

1983年,下半年26元,经发人于文绍;

1984年,上半年26元,经发人于文绍

1984年,下半年42元,经发人于文绍;

1985年,下半年42元,经发人于文绍。

持证须知。

1985年2月26日,河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诊断证明书》载明:宋仲俭因左胸部外伤胸膜肥厚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心病,因呼吸衰竭死亡。内科医师:郭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诊断书上印刷着“河北省保定地区第一医院”,印证了“省医院”曾经叫过“地区第一医院”,只是由于这个名词存在的时间较短,不如“地区第二医院”(今第一中心医院)存在的时间长,致使许多人忽略了“地区第一医院”的称呼。

资料显示,“省医院”在1969年至1983年的名称是“保定地区第一医院”,之前是“河北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附属医院”,之后是“河北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附属医院”。

延伸阅读鲁西南战役

鲁西南战役是1947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山东省郓城、定陶、金乡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的进攻战役。

冀鲁豫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陈粟两大野战军的重要战场。1946年8月10日,晋冀鲁豫军区举行陇海路战役。为配合中原和苏中解放区的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在开封、徐州间开辟战场,调动敌人,求得在运动中歼其一部。8月10日起,以其主力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分东西两路,向驻守在陇海沿线砀山至徐州段和开封至民权段的国民党军发起突然进攻。

经过3天战斗,先后攻克砀山、兰封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控制与破坏铁路300余公里,随后乘胜南下豫东,攻克杞县、通许。15日,争取了夏邑、永城、虞城联防总指挥蒋嘉宾率部5000余人起义。至21日,全歼柳河集以西地区国民党整编五十五师一八一旅,连同保安团队共16000余人,截断了东西交通线,迫使国民党军将追堵中原解放军的3个整编师和已投入及准备投入华东战场的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调到冀鲁豫战场,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作战计划。战役过程中,太行、太岳、冀南等军区部队有力地策应了主力作战。

此战,国民党军虽调集了10个整编师、25个半旅、18万余人,出动战斗机、轰炸机等1500余架次,但未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刘邓大军以15个旅的兵力,经28天连续作战,以1.3万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部、9个半旅,共60112人,其中俘敌43012人,毙敌17100人,缴获各种炮872门及大量军用物资,击落飞机两架;迫敌先后从西北、山东和中原等地调动7个整编师17个半旅向鲁西南驰援,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开辟了挺进中原的通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并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和山东我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作战。

鲁西南战役的主要经验,是我军紧紧抓住并利用敌人逐批来援的弱点,组织连续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来援之敌。我军突破黄河后,乘援敌王敬久兵团尚在陇海路附近集结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迅速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开辟了歼敌的有利战场;在王敬久兵团北援时,又乘第二批援敌王仲廉兵团徘徊于兰封、定陶间的有利时机,抓住王敬久兵团部署上的弱点,迅速集中兵力,先打头(六营集),再打尾(金乡北援之敌),然后从容围攻中间的羊山集,从而各个歼灭了王敬久兵团的3 个整编师。

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是我军实行大反攻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是实行战略转变具有关键性的一仗,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打乱了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有力地支援陕北、山东解放区军民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改变了我军的战局;也为实现党中央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发展中原战局奠定了前进的基础。

、宋仲俭是宋焕章后人

20世纪20年代初期,靴城保定的老城区秀水胡同北口稍南东侧建起了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宋焕章家族的宋氏祠堂。宋氏指宋焕章,男,清苑樊庄(今莲池区焦庄乡樊庄村)人,1917年,在其担任北洋陆军第九师第三十三团团长时,曾指挥其部开赴前沙俄属远东地区护侨,其部后被称为宋焕章支队。宋焕章是代表我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陆军部队支队长,1920年1月1日(民国9年)授陆军少将。随后,建起了这座宋焕章家族的宋氏祠堂。宋仲俭在家排行老二,其大哥名叫宋仲凯。宋焕章是宋仲凯、宋仲俭的爷爷辈,都是樊庄宋家。宋焕章的后人或在天津南开大学工作,或在保定华北电力大学任职。

曾经,站在这段南北走向的秀水胡同中,向北可以看到“贡院”大院。当年保定籍作家黑马先生的好多同学住这里。这张照片应该是下午照的,可以看到房屋影子是倒向东侧的。图中右侧的院子,距离宋氏祠堂不远。顺秀水胡同南行,可以看到路东的宋氏祠堂,现在是保定作家群纪念馆。

宋氏祠堂坐北朝南,原有五套院,50多间房屋,分为住宅和做祭奠用,占地512.26平方米,建筑面积319.8平方米。祠堂的大门口,是由汉白玉为主体的拱型壸门,石面上雕有花纹。门口的上方横嵌一块一米多长条石,刻写着“宋氏宗祠”四个大字。新浪博主王重阳拍摄的上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到“宋氏祠堂”四个字。

这张图片,看不清“宋氏祠堂”的字迹。曾经在后部的里院,是祠堂的正殿。正殿有两窗一门,都是汉白玉石抹角柱建成的拱形结构,柱头雕刻花纹。殿内有四根明柱,正中放有宋家三位先人的画像和其他先人的灵牌。东西两侧和过厅的前后,均有四根高大的汉白玉石柱,共16根,并有一米左右的廓沿。房屋的结构是卧砖对缝,阴阳瓦屋面,木棱窗从地到顶,屋内方砖铺地。宋家祠堂是保定市保存下来的有独特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祠堂,在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宋氏祠堂是一处建于清朝末年的北方四合院,这座建筑无论是正房还是东西配房和南厢房,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它的建筑是传统中式建筑,但门、窗的柱子都是西式的。这看上去不伦不类的建筑样式因为反映了中西建筑艺术的融合,反倒成了另外一种别致的风格。如今这座祠堂里的北房,建起了“保定作家群纪念馆”,由曾经在保定生长、求学的铁凝题写馆名。

黑马先生镜头下的宋氏祠堂。

这张黑马先生1987年拍摄的照片,可能是秀水胡同宋氏祠堂里面的一部分吧。当时是水泥花砖,透过门口看到,门上的玻璃碎了好几块。

这是黑马先生拍摄的宋氏祠堂里的情形。柱子和树,相映成趣;走廊上面摆放的鲜花和绿植,体现出主人高雅的品味。

黑马先生拍摄的院内的三轮车、自行车,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

黑马先生将这些照片发布到博客后,“大凌河人”回复:小院中东西两侧房子柱子之间垒上了蓝色的砖墙,应该是后安装了门和窗,掩盖了原来的精彩。

三、宋建民是地道的老城住户

回忆起父亲宋仲俭的去世,宋建民说限于当时情况,宋仲俭回到老家樊庄曾经担任乡里干部,工作的劳累和当时的医疗条件,致使父亲年仅62岁就去世了。如今,父亲的这些资料尤显珍贵。

截止目前,还没有搜集到“小梁山”的图片。这张自制标牌是保定老街坊旗下饭店“保定饭庄”的陈列品。

有关资料,对“小梁山”的介绍。这条老城街巷,是传说中的“三山不显”中的组成部分。

这张砖雕,是阳光北大街奇芳阁餐厅的墙上作品。早年,宋建民在小梁山居住。和他同街的,有张金仲。

张金仲(中),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保定市公安局南关大街、裕华路派出所指导员、保定市公安局南关大街派出所所长、保定市南市区分局副局长(正科);2000年5月任徐水县公安局政委;2002年8月任清苑县公安局局长、局党委书记;2007年5月任清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局党委书记。现已退休。

宋建民的家,后来搬到了胜利胡同,小学在永华南路上学。中学在“要武战校”读书。这枚珍贵的校徽,是他收藏多年的宝贝。

要武战校,是保定十七中那个年代的名称。

后来,宋建民家搬到了解放胡同10号,在永华南路小学上学。

据知情人透露,著名作家、《小兵张嗄》作者徐光耀先生(上图)的岳母当时住在友爱街。后来,“友爱街”一部分合并到了“解放胡同”(另一部分合并到了“互助街”)。1981年以后,已经没有了“友爱街”的名字。

友爱街,后来有一部分并到了解放胡同。

徐光耀,笔名越风,雄县人,中共党员、作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后为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保定市文联编辑,河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他从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2007年6月11日,保定市民敬言先生和徐光耀先生合影。

《靴城往事》编辑部征集“保定女中操场资料

曾经,保定女中(今保定十七中)的操场靠近靴城老城墙,您有哪些回忆?希望微友提供资料。

01

02

03

我们是一群中年的保定人,以帮助老保定人回忆过去、新保定人了解保定为宗旨。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资料,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可以与您合作。因为,我们做的是:保定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联系:133132356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