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证人》:真相会被故事掩盖

《控方证人》海报

《控方证人》是一部1958年初在美国上映的黑白影片。故事改编自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这是一部律政题材电影中拷问“真相是什么”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伦敦著名刑案辩护律师威尔弗里德爵士是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但依旧嗜烟好酒、言语恶毒的胖老头,本来身体状况已不宜出庭辩护的他,在一根雪茄的诱惑下欲罢不能,对来访者沃尔先生涉嫌杀死孀居富婆艾米丽的案件萌生了久违的冲动。

证据表明,有妇之夫沃尔隐瞒婚史与孀居富婆艾米丽展开一场“忘年之恋”;案发前艾米丽修改遗嘱,将8万英镑遗产的继承人由其老女仆珍妮特变更为沃尔;老女仆珍妮特证明沃尔在主人艾米丽遇害前1小时到访;警察发现沃尔手上有新伤痕,衣服上有与死者血型一致的O型血迹……

面对这一切,爵士在庭上展示了极佳的专业水准:他解释沃尔手上的伤痕与衣服上的O型血,是因案发后在家中切面包时误伤;指出因为富婆将继承人由珍妮特变更为沃尔的利害关系,动摇女仆珍妮特证词的可信度;对现场只遗留死者、女仆和沃尔三人指纹,则称不能排除他人戴手套作案的“合理怀疑”……同时,爵士基于证明效果考虑,放弃申请传召唯一能证明沃尔没有作案时间的沃尔之妻克里斯汀作为辩方证人出庭。

正当爵士感觉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沃尔之妻克里斯汀主动申请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大义灭亲”,明确指证沃尔是杀死富婆谋夺遗产的凶手。爵士因此极为被动,除了提出克里斯汀曾隐瞒在德国的婚史、质疑其诚信品格外,并无反驳其证词的有力依据。

正在爵士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自称被克里斯汀勾引走丈夫的女子打来电话,约爵士见面。该位女士向爵士提供了克里斯汀写给其丈夫的“情书”,上面记载有克里斯汀意图通过指证沃尔杀人而摆脱亲夫,再与情人双宿双飞的“奸情”。爵士向法庭提供克里斯汀的“情书”,证明克里斯汀之所以指证沃尔杀人,是出于构陷亲夫以便与奸夫团聚的卑劣动机。

最终,陪审团宣布沃尔的杀人罪名不成立。沃尔被当庭释放,而克里斯汀即将面临伪证罪的追诉,围观群众也义愤填膺,欲对克里斯汀群起而攻之。

在爵士沉醉于自己又一场伸张正义的“伟大胜利”时,“控方证人”克里斯汀告诉爵士:她理解爵士不申请她作辩方证人的原因,明白“公众更愿意相信一个浪荡的婊子在说谎,而不愿相信一个贤惠的妻子在为丈夫作证”,所以她申请做控方证人,再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揭露”自己的“险恶用心”。她不惜作出犯伪证罪的自我牺牲,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演一场“变形计”来实现证明效果的“大反转”。终于,“无辜”而又值得同情的“可怜”丈夫没有作案时间的事实,就是陪审团成员非常“乐意”接受的“潜台词”……

更让爵士“脆弱”的心脏承受不了的是——克里斯汀告诉爵士,沃尔的确是杀人凶手。她因深爱沃尔才设局,她没有在法庭上讲一句“谎话”,只是假借爵士之口说出了她想让法庭知道的“故事”。

影片至此,是非黑白几经反转,真相已经被“控方证人”编织的故事掩盖。一场法庭的审判虽已宣告失败,但另一场人性的审判才刚刚开始。

克里斯汀不惜牺牲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沃尔的感恩。沃尔将她所做的一切,都视作当年在西德战地将她解救的回报。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的规则,使逃脱这次审判的沃尔没有了被再次追究罪责的后顾之忧。他准备抛下涉嫌“伪证罪”的克里斯汀,携巨额遗产与新欢女友开始一段浪漫之旅。陷入绝望的克里斯汀,看到了法庭上的一把熟悉的尖刀,这把刀是她和沃尔家中之物,为证明沃尔手上伤痕及衣上血迹系案发后切面包误伤而提交法庭的,后因法庭工作人员到庭外驱散围攻克里斯汀的人群而未及时收走。此刀也是沃尔“谎言与罪恶”的一部分,克里斯汀拿起这把带有“原罪”的凶器,一刀结果了沃尔的性命。

一直端坐在辩护席上冷眼目睹这一系列惊变的威尔弗里德爵士,异常平静地说:“她处决了他!”他立即取消了疗养行程,决定为克里斯汀辩护。

影片的结局极具反讽意味,凶手沃尔命丧于竭尽全力营救自己的“控方证人”克里斯汀之手,杀人凶手在法庭被“执行死刑”,却不是法庭裁断的结果,而是以另一场“凶杀”这种最典型的反法治方式实现;代表“正义”的审判失败后,最原始野蛮的冷血复仇立即上演!当真相输给了故事,其结局的可怕程度真是令人不忍直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一个“恐怖”的现象——人们对真相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讲故事的能力”。而“讲故事”,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还可能是无声的表达。比如克里斯汀除了庭上的“真实证词”,还有庭外的“暗箱表演”。这番精彩的布局,迎合了“一个陷害亲夫的荡妇之言,必然与事实相反”的大众思维,顺利诱导陪审团成员以对控方证人的“道德审判”来取代对其证词真伪的“客观判断”。

可笑的是,法律甚至难以对克里斯汀作出伪证罪的裁断,因为控辩律师、陪审团都是她伪证的“帮凶”。她始终是一名“诚实”的控方证人,只是假借他人之手或是利用他人自以为是的“先见之明”来推翻了自己的陈述,佐证了与其证词截然相反的“真相”!更可笑的还有执业30多年的威尔弗里德爵士,他自信拥有精确的“测谎”方法——一边倾听杀人嫌疑犯沃尔的辩白,一边用单眼镜片反射太阳光照射沃尔的眼睛进行“检查”,由此确信沃尔无辜。不过,他忽略了沃尔曾在空军后勤部门服役的经历,其双眼对阳光的耐受力可能强于常人。事实证明,资深律师的经验法则,有时也只不过是自负者的滑稽表演!

影片最后,荧幕上出现一句经典的“反剧透”提示:“为保证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观影乐趣,请您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控方证人》这部电影的结局。”或许这个提示同样表达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司法裁断乃至一切事物的评判都切忌先入为主,那些“好心”的信息曝光将干扰你对《控方证人》的真实感受,由此导致你看到的只是与《控方证人》似是而非的“影子”,而这些影子来源于你我刻意或者无心的成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