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中國軍工業有多慘,解放戰爭一年就造了抗戰八年的山炮

克虜伯75毫米山炮

中國生產山炮這個炮種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清朝末年洋務運動中創辦的那些兵工廠生產的各種德式山炮身上。如果僅僅從時間上看和外國同類產品相比並不算晚。但是這些山炮都是仿製的外國舊式架退式山炮,所以它們到了民國初年隨着管退式山炮的興起開始逐步淘汰,而那些兵工廠由於並未掌握新式山炮的生產技術,所以相關生產線隨着管退式山炮的淘汰一併關停了。

根據相關文獻,到了1930年前後,在中國的各個兵工廠還在維持山炮生產的只有兩個廠,即瀋陽的東三省兵工廠和太原的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但是不久之後發生"九一八事變",東三省兵工廠隨着東北的淪陷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所以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中國能批量生產山炮的兵工廠只剩下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一家。豈止不只是山炮,當時中國的身管火炮廠家其實也就這一家。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工業有多慘,解放戰爭一年就造了抗戰八年的山炮

山西製造75毫米山炮

實事求是的說,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生產的山炮質量並不好,不但和進口產品沒法比,就和東三省兵工廠的產品質量也是相差甚遠,但是這個工廠寶貴在它是當時中國唯一能批量生產身管火炮的兵工廠,雖然說廣東陳濟棠的芭江炮廠設備更先進,但是還沒正式投產。所以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對中國抗戰來說意義不言而喻。

但是讓人始料不及的是,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山西當局對戰局判斷出現巨大失誤。根本沒想到日軍會長驅直入,結果直到太原失守,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的設備也沒疏散完畢,大量重要但是笨重的設備都扔在了原地被日本人搶走。山西當局只能使用疏散出來的少量設備延續步槍、機槍、手榴彈之類武器的生產,山炮的生產由於設備和原材料關係只能終止。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工業有多慘,解放戰爭一年就造了抗戰八年的山炮

94式山炮

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勝利,隨着閻錫山回到太原,他又將分散各地的兵工廠遷回原址,加上日本人留下的設備,閻錫山又重新建立了太原兵工廠。經過2年努力,太原兵工產於1947年又開始生產日本94式山炮。這是當時中國境內唯一還在生產的山炮,根據相關統計,從1947年2月到1948年9月,太原兵工產一共生產94式山炮290門,幾乎是國民黨在抗戰期間身管火炮產量98門的3倍。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工業有多慘,解放戰爭一年就造了抗戰八年的山炮

志願軍裝備的94式山炮

太原戰役結束以後,由於繳獲了晉綏軍大量的94式山炮,加之解放軍各部隊原有的同類型武器都需要維修,所以這個時期太原兵工產主要任務是維修保養解放軍手裏的這類武器。只是爲了開國大典鳴放禮炮生產了一批72門94式山炮。不過太原兵工產這種以修爲主的工作模式很快隨着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而改變,由於前線急需重武器,現有和進口都很難及時滿足志願軍需要,所以太原兵工產又從1950年到1953年緊急生產了312門94式山炮送往前線。而在1954年,隨着蘇式54式76毫米加農炮和122毫米榴彈炮的投產,中國生產山炮遂成絕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