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時代東北振興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到東北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謀劃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初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深入遼寧錦州、瀋陽等地,在回望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實地調研中傾聽人民心聲,在深切矚望中爲東北振興再啓新篇領航指向——

“東北的地位很重要。在解放戰爭中,東北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東北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基地。改革開放後,東北也作出了很大貢獻。”

“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取得了明顯成效,黨的二十大後還要作出新的部署。雖然東北遇到了一些現實的問題和困難,但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們對東北振興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東北人民的巨大貢獻:“千千萬萬先烈、英雄、人民打下了這個江山”

錦州,西靠茫茫羣山,東臨滔滔大海,是連接華北和東北的交通要道,有東北“咽喉”之稱。70多年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首場戰役——遼瀋戰役曾在這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第一站,來到坐落在錦州的遼瀋戰役紀念館。

戰史館內,一封封曾經決勝千里的電文手稿,一個個展現戰局演進的軍事沙盤,一張張瀰漫歷史硝煙的史料照片……真實而震撼地展現着當年毛主席和黨中央運籌帷幄的英明謀略和人民軍隊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觀看,詢問具體細節。

“遼瀋戰役,這一戰是決定命運的。攻克錦州,我們在這裏進行了多麼激烈英勇的戰鬥啊!”

回望這段歷史,習近平總書記說:“錦州是連接華北和東北的‘扁擔’,攻克錦州,就把國民黨軍隊的這個‘扁擔’給砸斷了,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解放了全東北,人民軍隊就勢如破竹,淮海戰役取勝、平津戰役勝利,三大戰役打完,全國解放的大局就定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

在東北解放戰爭和遼瀋戰役進程中,東北人民發出了“人民江山人民保”的呼聲,掀起了保家保田、參軍參戰的熱潮。

參軍160萬人,民工313萬人,擔架20萬副……支前館裏,一組“東北解放戰爭人民支前統計”數據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的人犧牲換來的,這裏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遼瀋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

全力支援,反映的是人心向背。

英烈館內,懸掛着一面“仁義之師”錦旗。錦旗背後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熟悉——

那是遼瀋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已經熟了,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雖然飢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用鐵的紀律贏得了民心。

“毛主席說‘不喫是很高尚的,而喫了是很卑鄙的,因爲這是人民的蘋果’。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喫。”總書記的話語意味深長。

東北人民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爲新中國的建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參觀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老戰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親屬代表。

“能見到咱們這些老前輩,我感到很高興。”總書記動情地說,“中國的解放來之不易,新中國成立來之不易啊。千千萬萬先烈、英雄、人民打下了這個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江山變色,人民絕不會答應!我們要守好這個江山,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告慰革命先輩先烈。”

總書記的話語感動着在場每一個人。坐在前面的老戰士老同志大多已年過九十,白髮蒼蒼,眼中閃着淚光。

習近平總書記接着說:“喫水不忘挖井人,你們是祖國的寶貴財富。衷心祝願你們健康長壽、安享晚年,也希望你們給子孫後代多講講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講講共產黨的光榮歷史,讓我們的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紀念館裏,迴盪着濃濃暖意,激盪着深深力量。

振興東北的重要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

擁有紅色傳統的錦州城,正經歷着一場綠色嬗變。

離開遼瀋戰役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錦州市小淩河和女兒河交匯處北側的東湖森林公園,考察當地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情況。

秋高氣爽,碧水藍天。沿河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草坪青翠,市民健身步道、水上樂園、運動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生態環境,詳細詢問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河流水質如何、魚類恢復得怎樣。

“過去這裏髒亂差,是臭水溝,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開窗戶,怕有味,冬天也不敢開窗戶,河水斷流,河道裸露,颳起風來塵土飛揚。”當地負責同志介紹,2014年起,錦州市對兩河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並沿河修建了10餘公里綠化帶,形成了濱河健身休閒帶狀公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

從長白山下的美麗鄉村,到三江平原的金色沃野,再到波光粼粼的查干湖邊……一次次赴東北考察,總能留下綠色發展的清晰足跡,始終傳遞一以貫之的綠色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此刻,駐足小淩河畔,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從歷史長河來看,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能留給後人點什麼,我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北京的大運河、上海的蘇州河、天津的海河等,改造後都很好,羣衆都很歡迎。像這樣的公園要多建,給老百姓建、給大衆建,爲人民羣衆創造幸福生活。”

天上白雲朵朵,水上點點風帆。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東湖文化廣場上歌聲飛揚,市民羣衆正在這裏休閒娛樂。

見到總書記來了,大家激動地鼓掌歡呼起來。

“錦州,是一個很有文化氣質、文化內涵的地方。我這次慕名而來,看了看,感到變化很大。”習近平總書記爲錦州點贊,大家夥兒倍感自豪,掌聲更加熱烈。

迎着綻放的笑臉,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的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飽含人民情懷的話語,激起更加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爬坡過坎的動力所在:“爲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培育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動力何在?

9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赴遼寧考察調研,在走訪了一批企業後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振興老工業基地增添原動力。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從黑龍江到吉林再到遼寧,一路走過三個省。在瀋陽主持召開的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爲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這次考察遼寧,“創新”仍然是關鍵詞。

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重點考察了企業自主創新情況。

企業負責人告訴總書記,依靠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核心產品,企業五大系列、上百種機器人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爲全球3000多家跨國企業提供產業服務。

“‘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還多嗎?”總書記問。

“原來有一些,現在我們已基本解決了。”企業負責人說。

裝配調試車間內,移動機器人自動行駛並主動避讓障礙物,紅色機械手臂在程序驅動下往復運動,柔性機器人扭動着“身軀”……習近平總書記不時停下腳步仔細察看。

聽說新松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汽車生產領域,總書記十分高興:“過去我們要解決的是能不能造汽車的問題,接着又解決了能不能造好車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解決能不能生產造好車的裝備問題。這就是創新驅動發展。”

幾名技術人員正在現場調試設備,習近平總書記同他們親切交流,詢問他們的畢業院校、所學專業和技術專長。

“都很年輕,將來大有作爲。”總書記稱讚道。

企業負責人告訴總書記,像這樣的研發人員,全公司有4000多人。

總書記點點頭:“你們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年輕企業,體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水平。下一步,要紮紮實實、步步爲營,在自主創新中實現產業升級。”

車間外,企業員工們熱情向總書記問好。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黨中央爲什麼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因爲只有走這條道路,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產業水平和實力,從經濟大國、製造大國向經濟強國、製造強國轉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

共產黨人的共同心願:“老百姓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中過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這次在遼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看了一個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看看老小區有什麼新模樣”。

牡丹社區位於瀋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始建於1983年,居住着3000多戶居民,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經過改造,已成爲遠近聞名的基層治理示範社區。

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直觀展現着這裏的舊貌新顏。“路平了,燈亮了,各項設施完善了,休閒健身設施也建起來了,小區‘顏值’高了,大家夥兒的心裏也亮堂了。”社區黨委書記王暉自豪地說。

瀋陽市負責同志彙報,全市共認定老舊小區1723個,涉及77萬多戶居民,去年已改造了126個小區,今年計劃完成475個,爭取在未來兩到三年全面完成改造。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肯定:“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係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基礎設施要齊全、安全,水、電、氣、暖等要改造好,讓大家住着夏天涼爽、冬天溫暖,要確保安全,決不能發生安全事故。”

硬件改善了,軟件要跟上。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社區羣衆活動中心。幸福教育課堂內,孩子們正在上模擬飛行課。

9歲的欒嘉瑞在這裏學了半年,此時正對着電腦屏幕操縱搖桿,全神貫注“駕駛飛行”。

“好,着陸成功,這技術還是挺高的!”總書記帶頭鼓起掌來。

“謝謝爺爺!”

“長大後有什麼志願?”

“我想當一名飛行員,保衛祖國的海空。”

“很好,有志氣!”

“看看現在的孩子們,現代意識強,多才多藝。”望着可愛的未來一代,總書記勉勵道,“祝你們好好成長,利用這個暑假多學些東西。”

正是晚飯時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飯菜飄香,一些老人正在用餐。

“我來看看,大家都喫些什麼菜。”總書記笑着同大家打招呼。

今晚的主食是米飯、花捲,配了三菜一湯。

“很豐盛啊!這要是市場價,可不便宜吧?”總書記問。

“60歲以上一頓10塊,80歲以上8塊。”“在家哪能喫這麼多花樣,方便實惠。”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幸福洋溢在臉上。

“確實是方便了,你們辦得不錯,這是一個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針對老年人多的小區,服務要到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儘量把這些事情辦好。

在居民李水家,總書記同一家人拉起家常。談起這些年小區大變樣,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過去是髒亂差,現在既安全又整潔,住在這裏,感到幸福、知足、高興。”

“隨着時代發展,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不斷發展,我們就是要不斷滿足大家的合理需求。”總書記回應道。

小區廣場上,居民們送別總書記,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習近平總書記同大家談起人們普遍關切的“一老一幼”問題:“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們越來越長壽了。要抓好老齡事業、老齡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孩子們現在都是寶,要加強對下一代的養育、培養,確保身心健康。”

千頭萬緒的事,歸根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我們黨是爲人民服務、爲人民造福的黨。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件辦好,是共產黨人的共同心願。社區黨組織要牢記黨的宗旨,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要讓老百姓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身邊。”總書記的話語飽含深情。

“祝瀋陽市、遼寧省的老百姓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中過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