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羅玲 岳陽報道

改革開放以來,城陵磯港從專業化、現代化發展的起步階段,到步入新世紀,向具備集裝箱、大宗散貨、滾裝等貨種運輸的綜合性發展階段,直到今天,成爲湖南省“一帶一路”的“橋頭堡”,是湖南目前唯一一個“綠色循環低碳”試點港口。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歷經滄桑鉅變,城陵磯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百年老港”發展成爲“活力新港”,在創新引領、開放舉起的大潮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半癱瘓到全國內河主樞紐港的華麗轉身

1991年5月,城陵磯港外貿碼頭工程開工典禮。(資料圖)

湖南城陵磯國際集裝箱港。

岳陽建港歷史悠久,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老岳陽港和始於清末時期的城陵磯港,依託“魚米之鄉”“商貿重鎮”“詩意之城”,幾經發展和衰落,曾帶動岳陽發展成爲中部地區煤、油、鹽、米、茶、棉花等重要物資的商貿流通中心。新中國成立前,城陵磯港口處於半癱瘓狀態,城陵磯受抗日戰爭影響,幾近全毀,僅剩下4座破爛不堪的人力裝卸作業碼頭,基礎條件很差。

1996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城陵磯港對外開放,同年12月9日,城陵磯口岸通過了國家驗收,岳陽市迅即規劃設立城陵磯經濟開發區,依託城陵磯港一類口岸申報保稅港。

1997年5月31日11時,洪都拉斯籍昶遠號外輪滿載貨物駛離城陵磯外貿碼頭,順江出海,直航日本名古屋港,從此,城陵磯港張開了擁抱世界的雙臂,岳陽闢開了一條走向世界的水上通道。自首航後,1997年9月4日,又迎來了巴拿馬籍“TONA”號貨輪,1998年5月11日,繼迎巴拿馬籍海輪“泰展”號,2004年,城陵磯被交通部列爲全國內河28個主樞紐港之一。

2009年6月,城陵磯集裝箱港開港運營;12月,岳陽市委、市政府組建成立城陵磯新港區(時名臨港產業新區)。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洞庭湖經濟區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弄潮的新港區一直在破浪前行、一馬當先。

新港建成帶動了現代航運物流業迅猛發展,集裝箱吞吐量由2009年的不到4萬標箱提升到2017年的42萬標箱,增幅連續多年保持長江內河港口第一;岳陽港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爲岳陽首次以全省外貿第一跨入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第35位作出了引領性貢獻。

“以礦石爲例,華菱集團從城陵磯港這裏走,每噸至少節省成本20元。”岳陽城陵磯港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尹星東介紹,從起初的藠頭等農產品出口,到目前的電煤、礦石等大宗商品,城陵磯港水鐵聯運呈現出規模效益,對省內企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內河港到海港 助推湖南外向型經濟發展

新港碼頭。

新港二期建設施工現場。

深秋,太陽照在城陵磯國際集裝箱碼頭。身着一身藍色工裝的指揮手,正在岸橋(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下方的工作車裏,接應着一船又一船的集裝箱。

城陵磯港的發展見證着時代的改革,一代又一代人的城陵磯港人也將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長江岸邊。楊智良一家三代都在岳陽城陵磯港務公司上班,楊智良的父親是城陵磯港的第一批工人,從事貨運工作,兒子楊帆畢業不久就被他勸回來就業,是機裝公司的一名浮吊司機。“城陵磯港走過了人挑手提肩扛的發展初期,也就是我父親那個年代,路都沒有一條完整的,現在全是機械化,我兒子就在這樣的現代化環境中工作。”楊智良說,港口發展需要人才,他就把兒子勸回來,幾十年來,從他父親到他兒子,整個家庭見證了港口的從有到無,從小變大,由弱變強。

城陵磯港憑洞庭溯四水,隨着岳陽至武漢海輪航道、至港澳直達航線、至東盟接力航線的開通,城陵磯港由內河港,當之無愧地變爲海港,成爲長江沿岸億噸大港。2017年1-7月,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5.36萬標箱,同比增長87.09%,增幅居長江內河港首位,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趕超九江、宜昌。

近年來,新港區與上港集團合作成立城陵磯國際港務集團,實現長沙港、岳陽港資源整合,新港二期工程已全面啓動,建成後一、二期合計將達到100萬標箱吞吐能力。現在的城陵磯港,對內可憑洞庭溯四水,溝通省內74個縣市,把全省80%的地域與長江大動脈連成一體,物資集散範圍達20多萬平方公里;對外可上通川渝,下達長江及沿海各主要港口,輻射川鄂贛等10省170個縣級以上城市,成爲湖南區位條件最好、吞吐能力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際集裝箱港,連接華南、華東、西南水陸運輸的重要樞紐。

招大引強集聚臨港型大產業

集裝箱堆場。

開燈作業的新港碼頭泊位。

今年國慶黃金週期間,城陵磯口岸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1.1萬標箱;前三季度,岳陽城陵磯口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7962標箱,同比增長13.75%。

集裝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只是城陵磯新港區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建區以來,城陵磯新港區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立足省委、省政府“將新港區建設成爲全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門戶、長江中游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城陵磯新港區依託良好的港口立體交通網絡和現有產業基礎,城陵磯新港區着力圍繞現代物流、智造製造、糧油加工、軍民融合等四大主導產業,開展集羣招商和沿鏈招商,加速引進戰略大項目,打造湖南千億產業園區和“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園區。

新港區設立招商項目獎、突出貢獻獎和中介獎,推進全員招商。中交集團、中國水電八局、華能集團、新興際華集團、中糧集團、上港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一批央企、國有大型企業和碧桂園、深圳農產品、廣州高瀾、華菱集團、恆陽化工、道道全等一批上市公司紛紛投資新港區,形成了以現代物流、先進裝備製造、軍民融合產業爲主的臨港特色產業體系。

城陵磯新港碼頭作業能力從原來每日不到800標箱提高到2000標箱,海關、檢驗檢疫、港口、船貸、貨貸、企業等部門單位間信息互聯互通,共同爲每一家入區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服務方案,區港間構建了“信息互通、執法互助、監管互認”便捷高效的大通關格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園區十條”“開放十條”“金融十條”“非公十條”等“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舉措,強化人才、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爲企業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作者:羅玲 編輯王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