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读书

这些娓娓道来的话语,光是读一读,都有治愈效果。

无论是给孩子心理营养,还是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本前提,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充满养分。

读好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滋养方式。

1

早晨,很多大人并不喜欢被孩子“吵醒”。但如果不是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孩子刚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

当儿童爬到父母床前,他可能会说:“天亮了,该起床了!”但是儿童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教育父母,更多的,是为了看一看他爱的人。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

2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散步,这个大概两岁的小孩,走着走着突然用手臂抱着父亲的腿玩耍,等他玩够了,他们才又向前走。

过了一会儿,男孩又坐在了路边,父亲就站在一边等他。尊重孩子,并不是做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啊。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

3

你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对父母有多么依赖。照顾好你自己并非自私,而是一种有智慧的表现。

简·尼尔森

《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

4

大人和孩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总在不断犯错误。

这和我们懂多少知识没有关系,当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就开业把这些看成生命中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趣的学习机会。

简·尼尔森

《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

5

父母无论在外多忙都要把心带回家,如果不给孩子一个真诚的心,就好像在孩子饥饿的时候只给他泡泡糖,看上去孩子在不断咀嚼,实际上没有收获真实的营养。

李跃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给父母们的贴心话|读书

6

孩子回家说有人不跟他玩、他不喜欢某某,说明孩子开始注意他人,并跟他人有了一定心理连接。这往往是孩子在友谊建构时期,内心感到烦恼所进行的倾诉。

可以用邀请那个小朋友的家长到家来玩的办法,请那个小朋友来玩,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

李跃儿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7

当家里有人叫嚷的时候,孩子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坚硬起来,他们竖起屏障是为了不让叫嚷深入自己的内在。

芭芭拉•帕特森

《我从彩虹那边来》

8

如果我们老说“不可以”“不能做那个”或“住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听而不闻。如果我们是给孩子一些建议,告诉他们怎么去玩某个玩具,就可以让游戏不中断地继续下去。

把“不可以”留到孩子做危险的事情或毁坏他人物品的时候说,因为这才是真正需要说“不”的时候。

芭芭拉•帕特森

《我从彩虹那边来》

9

大多数人总是与别人比较,总是关注到自己不如别人、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就一味地想着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其实已经做得太过了。

人的缺点是改不了的。 啊不,也许能改,但如果改正缺点要花费15年时间的话,就不如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开发自己的优点更合适了。人如果想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就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并且肯定收效甚微。

例如,当我们说英语的时候,如果说“我就只能说这么一点”,就会给人以消极的印象,关注点留在了“除了这点其他都不能说”这个层面。

如果换一种积极的表现手法,我们完全可以说“可是,我能说到这个程度”,结果,你就会逐渐开始能说英语了。如果我们一直采取“我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思维方式,人的潜力就会开发出来。

河合隼雄

给父母们的贴心话|读书

10

高三这一年减少娱乐,每天学习到晚上11点,早上6点钟起床晨读,结果却没有考上大学,这一切的辛苦就真的全都白费了吗?

即便没有得到“考上大学”这一特定的结果,但人难道没有从这样的一年当中学会相当多的知识、学会自我克制、学会不睡懒觉、学会健康管理(拼命学习却没有累倒)等等吗?如果是真的一点都没有得到,那我看这种努力当初还是不做为好。

有人说“只图耕耘,不图回报”,这固然是极高的境界,但我觉得谈何容易,至少平凡如我是做不到的,也不想勉强自己痛苦地自制。

对我来说,更好的良方是认可努力必定有回报,只不过你不能强求那是怎样一种回报而已

努力过后没得到理想的结果,不如抛开“理想”的束缚,找找自己这次获得的回报是什么。有时候,与已经设计好的回报相比,这些意想不到的回报,说不定会更有意思呢。

河合隼雄

《心的处方笺》

▷更多分享,点标题即可看到:

什么时候一个人脸上散发光彩,那就是他特别需要的东西

谁去想那个幼小的心灵呢 | 读书

李跃儿 | 和孩子一起欣赏梵高的《星空》

当孩子撒谎时 |《窗边的小豆豆》带给我的震动

“简单”中蕴藏育儿智慧 | 读书

哪本书曾对你的生活/育儿有所助益?欢迎分享~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