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8d11f8866b42aa9db9848b8faae2cf\" img_width=\"562\" img_height=\"316\" alt=\"河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基本情况\"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创新工作机制 大力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努力推进绿色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河南高院于2016年3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为统一裁判标准,提升环境审判司法公信力,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河南高院先后发布4批35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涉及环境资源审判公益诉讼、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执行等各个领域。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8d11f8866b42aa9db9848b8faae2cf\" img_width=\"562\" img_height=\"316\" alt=\"河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基本情况\"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创新工作机制 大力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努力推进绿色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河南高院于2016年3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三年多来,河南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环境资源审判新使命新任务,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一、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着力提升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实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是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刑事审判的震慑和教育职能,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犯罪,依法保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全省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4810件,判处犯罪分子7683人。赵某双等15人为谋取非法利益,从浙江运输危险废物至河南境内非法倾倒,严重污染当地环境,焦作市马村区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到四年,并处罚金3000元到50000元。潘某龙、陈某玲等8人,非法排放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南乐县人民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其一年到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00元到50000元不等。赵某国在白露河河道禁采区内,使用挖掘机直接非法开采、销售河砂8820.7立方米,造成河砂资源严重损失,潢川县法院以非法采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0元,退赔因盗采河砂给国家造成的矿产资源损失311453元,作案工具予以没收,并承担修复费用95712元,有力震慑了当地的非法采砂犯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二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民事权益。坚持生态及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民事审判功能,依法审理土地、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资源权益;依法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切实保护公众环境权益;注重对被破坏环境的修复,依法判决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全省审结环境资源民事案件24525件,审结23259件。河南高院环境资源庭审理的郑某勋与洛阳某置业有限公司等噪音污染责任纠纷一案,通过合理确定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认定置业公司作为涉案小区开发企业应当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某物业公司作为供水供暖设备的管理企业,未对采暖设备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依法判决二公司在排除妨害的基础上连带赔偿郑某勋精神抚慰金6万元,较好维护了公民宁静生活的权利。汤阴县环境保护局诉东营市某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该公司运输化学物品泄漏,汤阴县环保局为治理污染共支付费用54.408万元,汤阴县环保局的赔偿请求得到两级法院的支持,污染环境者付出了相应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三是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坚持有效监督与支持依法行政并重,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依法支持行政机关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受理环境资源行政案件10241件,审结7291件,如舞钢市某牧业公司污染环境行政处罚案,该公司未经处理将废水、畜禽粪便排入自然沟,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舞钢市环保局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整改并处以罚款35万元,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判决支持行政处罚决定。全省执结环境资源非诉行政案件2795件,执结金额7.39亿元,有力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如许昌市环保局申请执行许昌某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排污费一案,许昌市环保局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该公司拖欠的排污费及罚款37.44万元,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许昌市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依法准予强制执行。郑州、濮阳等地大力推行环保禁止令,全省法院共裁定实施环保禁止令107件,较好实现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源头治理。各地法院延伸行政审判职能,对环境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先后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44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大力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是积极受理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全省法院充分认识环境公益诉讼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特殊意义,大力支持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104件,审结87件。其中,受理检察机关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8件,审结72件;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件,审结1件;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5件,审结5件。受理社会组织(涉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河南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河南省环保联合会、北京市丰台区源头爱好者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等)提起的民事环境公益诉讼18件,审结9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二是突出重点案件审理。通过巡回审判、庭审观摩、当庭宣判等方式,增强公益诉讼办案效果。河南高院副院长王韶华担任审判长,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庭审理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新郑市薛店镇政府等古枣树自然遗迹保护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200余名高校师生旁听庭审,该案把人文、自然遗迹纳入公益诉讼保护范畴,拓宽了环境公益诉讼类型,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典型意义。今年6月5日,河南高院利用“世界环境日”这一契机,到污染行为地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南月堤村,公开开庭审理郑州市人民检察院诉刘某某污染土壤民事公益诉讼案,并当庭宣判,5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当地群众200余人旁听庭审,起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三是丰富责任承担方式,弥补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环境公益诉讼突出体现了其弥补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的直接效果。濮阳中院在审理河南省环保联合会诉山东聊城某化工有限公司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案过程中,追求环境保护最佳效果,在法院积极调解下,该公司不仅赔偿修复费用600万元,还自愿开放回收氟化氢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地利用开放环境保护类知识产权的方式推动环境保护。河南法院受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将复种补绿、恢复原状、支付治理费用、赔偿功能损失等作为环境保护侵权案件的责任承担方式,并通过设立环境修复基地、设立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账户等形式将复种补绿、支付修复赔偿金等法律责任执行到位。截止目前,全省法院共建立司法修复基地34个,复植补种树木24.8412万株,支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金260.23万元,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恢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建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是加强规范指导。河南高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从十五个方面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进行部署和宏观指导,确保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每年通过举办环境资源审判业务培训、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环境资源案件研讨会、印发工作要点等形式加强条线指导,推进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规范化。郑州、安阳、信阳等中院结合本地实际,就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加强环境资源审判队伍建设、服务重点工作、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等出台规范性、指导性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二是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河南高院积极推动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建设,对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范围提出明确要求。郑州、新乡、信阳等10个中级法院设立了具有独立机构编制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内设机构改革后,各基层法院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新模式,6个基层法院保留了环境资源庭,5个基层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其他法院均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团队。积极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专业化管理,河南高院实行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审理模式,各中院、基层法院环境资源庭或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分别实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或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审理模式。信阳两级法院根据本市环境特点和生态保护重点,实行环境资源保护“一院一主题”,突出各地淮河生态保护、古树古村保护等环境资源保护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三是探索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2018年12月,河南高院与河南省检察院、河南省公安厅联合出台《关于黄河干流河南段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与河南省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黄河干流河南段环境资源行政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加强对黄河干流河南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升区域生态协同效果。郑州中院将黄河干流流经的市、区、县的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由中牟县法院管辖。濮阳中院指定濮阳县法院集中审理濮阳市范围内的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许昌中院指定襄城县法院集中审理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刑事案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加强执法联动,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格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是推动建立联动机制。河南高院联合河南省检察院、河南省环保厅等7家单位出台《关于建立实施环境资源司法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各类环境案件线索15件,召开环境资源重大案件座谈、研讨17次,联合会签《河南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指导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河南省检察院、河南省公安厅等5家单位联合出台《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指导意见》,对案件移送、审理、法律监督和联动机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濮阳中院积极与邯郸、聊城、菏泽等地协商,推动建立“三省四市司法协作联动机制”,探索环境资源审判的跨省级行政区划协同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二是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专家库建设。河南高院于2016年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首批聘请10名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经不断补充,目前专家库已有多领域专家30余名。郑州、许昌、信阳、濮阳等中院也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环境资源专家库。专家库成员通过提供专业咨询,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庭发表意见,以人民陪审员身份参与案件审理,协助法院解决案件审理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有效提升了案件审理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专业化程度。河南高院先后在郑州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立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环境损害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洛阳中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生态法学协同创新基地,焦作中院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成立焦作市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中心,融合司法工作实践与法学理论研究,深化环境资源司法理论专门研究,助力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审判质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三是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为统一裁判标准,提升环境审判司法公信力,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河南高院先后发布4批35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涉及环境资源审判公益诉讼、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执行等各个领域。各中级法院也积极行动,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95件,较好地发挥了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四是形成三级联动宣传格局。河南高院每年“6.5世界环境日”都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情况,发布典型案例,2018年还印发《河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各中院和基层法院结合典型案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以送法进校园、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散发宣传单、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庭审观摩、巡回审判等方式,积极开展环境资源法制宣传。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采访10余次,在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刊发报道300余篇,人民法院报以专版《河南,中原大地的美容师》、《信阳:司法护航绿水青山》、《罗山:勇做碧水蓝天司法卫士》进行报道,罗山县法院拍摄的我省首部环保题材微电影《鸟的天堂》荣获全国法院十佳微电影提名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初心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是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下一步,河南法院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668275053532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