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3年,我被调到大营盘附近的太原市机械局职工大学任教,每天去学校必须跨过汾河,恰逢当年南内环大桥开始修建,我想:从南上庄穿过晋祠路,穿过南内环桥,便可直线到达大营盘,省去了很多冤枉路,方便快捷,然而,修桥用的钢筋水泥、木板石柱等建筑材料横七竖八地堆满河边,却不见工程进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胜利桥、迎泽桥、南内环桥,三座横跨汾河的大桥,对我这样普通的太原市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u003Cp\u003E一条长长的汾河,贯穿太原南北,河的西边,人们俗称河西。上世纪70年代,汾河上有迎泽桥,那时我在河西义井居住上班,跨过汾河,大家称“进城”。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骑自行车进城,都要通过迎泽桥。汾河水多时,带着黄色的泥土,翻滚着流淌;枯干时,两岸是潮湿的沼泽地,常有附近的农民们在河滩上放羊。1983年,我被调到大营盘附近的太原市机械局职工大学任教,每天去学校必须跨过汾河,恰逢当年南内环大桥开始修建,我想:从南上庄穿过晋祠路,穿过南内环桥,便可直线到达大营盘,省去了很多冤枉路,方便快捷,然而,修桥用的钢筋水泥、木板石柱等建筑材料横七竖八地堆满河边,却不见工程进展。好在南边不远处有一条近千米长的汾河隧道,我只好每天上下班从隧道穿过。隧道里没有灯光,来来往往拉煤拉灰的大货车闪着车灯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十来分钟,当我穿过震颤的隧道后,浑身都是灰尘。那年那月天天如此。几十年,与这座城市朝夕相处,我早已习惯了她缓慢变化的性格。在我印象中,那会儿盖一幢楼修一条路,并非易事,一般要好几年。1988年10月,南内环桥终于竣工通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胜利桥、迎泽桥、南内环桥,三座横跨汾河的大桥,对我这样普通的太原市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汾河公园的建成,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三座大桥已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且显得狭窄陈旧。1992年之后,建成漪汾桥、柴村桥,又建了北中环桥、长风桥、南中环桥、摄乐桥以及供市民漫道赏景的景观桥及现已开通的汾河南边的通达桥、迎宾桥,同时对旧桥进行了拓宽更新。这些桥不仅道宽桥长,而且造型各异,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雅之美,大多在一两年内完成,真是神来之笔,让人应接不暇,仿佛一觉醒来,座座大桥已横跨东西。千百年来,默默流淌的汾河,现已碧波绿水,瞬间戴上五彩缤纷的桂冠,夜间披着彩色的光环,相比当年汾河浑浊之景,几座孤桥之影,真是不可同日而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杨晋龙(太原)\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1973792129075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