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太陽

我永遠記得自己在高中第一次模擬考後的數學晚自習上窘迫的樣子,那是中考結束後的第一次實打實的成績較量,而我也在那次較量中跌了一個又一個跟斗,它們迫使我最終清醒。當髮捲子的同學將大面大面空白的紙張經四周幾位同學輾轉遞到我手中時,我尷尬得連頭都不敢抬,捲紙左上角的姓名與學號不再代表一種引人目光的榮譽與所屬,反而成了一種與自尊心掛鉤的沉重枷鎖。我接到卷子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我所能地翻找出桌膛裏最大的書本,來第一時間壓蓋住我那見不得人的成績。

那時的我還能回想起開學前的軍訓中自己洋洋自得的樣子,憑藉着中考成績在全班六十個同學中混了個十多名便沾沾自喜,面對着新朋友總有着一股子說不出來的自傲。反觀這次考試,最薄弱的數學恰恰也印證了這麼多天來自己隱隱的擔憂,獨這一門,終是牢牢地拖了我總成績的後腿。懷揣着滿心的難過與羞愧,我在整整一堂評講課中用食指的指甲無意義重複地摳着卷子,直到主觀卷的姓名欄被自己摳出一個不大不小的洞。好像也只有這樣,才能挽回一星半點的自尊。指尖揪得發白,趁着課間時候我一下下在空間動態中打出又頹廢又非主流的字句:幻想是用來破滅的,而童話也總會在現實面前變成普通話。手機屏幕上的光標停在了句號後的字節裏閃爍,那是2010年11月的某個夜晚。

我的初中三年好像都是在沒怎麼努力過的日子裏過去的,想想曾經那個市郊的學校操場一圈也只有200米,整個同屆年級同學人數也只有200人多一點,甚至在排年級大榜的時候也用不上三頁白紙。這使我的中學學習生活失去了很多競爭壓力,我沒有像隔壁的一所重點初中學生們一樣光是作業就要寫到凌晨,也沒被佔用過多的休息時間補習,所幸仍是考上了重點高中,混混沌沌下來中考成績竟還算理想。

誰知一到了高中,一切也都變了樣子。同一屆的競爭對手們來自全市的各個角落,而往日不努力的我,也在這次模擬考試中顯了原形。一個星期後我被老班叫到了教室門口的走廊,我記得她的話,她說:“程愫,老師還是看好你的。你中考成績一點也不差,這次考試不太理想只能說你還沒適應高中的節奏,沒關係,慢慢來!”

老班吩咐我幾句就轉身回了辦公室,走廊裏光線暗淡陰影重疊,她當然也沒有發現我因她無條件的信任而漸漸溼潤的眼角。那是一次我整整記了三年的對話,也是我高中生活的轉折點。同桌說打那以後我好像變了一個人,上課時不再吊兒郎當地溜號了,而是時時刻刻都緊盯着授課老師的眼睛,抓住每個與老師對視的機會。我在校門口的文具店買了一個厚厚的本子專門用來抄寫數學錯題,用黑筆來抄題幹,用紅色的筆標註思路與需要銘記的不同解法,用藍筆謄寫題目中所用到的公式。高中以來的每個學期每一年每個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一遍遍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我漸漸的在一次次考試中看到了努力的成效,也嚐到了經播種而收穫的果子。那是努力對得起爸媽和老班的三年時光,更是爲了努力而對得起日夜伏案的自己。

時間眨眼而逝,高中三年曾經真實的日日夜夜轉眼只剩下短短十幾天,厚厚一本日曆已被撕得只有薄薄幾頁,班級黑板前的倒計時牌子上的數字也如被人偷走了般從百位、十位最終退回了個位。好像閉上雙眼再睜開,那些黎明前最後掙扎着前進的夜路就都消失不見,再看到的只會是籠罩着萬物的光明。

2013年6月8日,高考的最後一天。被分配到外校考試的我心情放鬆地奔赴考場,離入場時間只剩十分鐘,就在我兩步併爲一步上臺階的時候,我聽到了老班的聲音。彼時作爲巡考員的她微微笑地望着我叮囑道:“程愫,慢慢走,來得及。”

6月8日當晚,高考結束。高考也像是一場青春裏盛大的告別儀式,那是另一個路口,我也將帶着高中三年裏所沉澱的知識與勇氣奔赴下一段長路。再一次打開qq空間,上一條動態顯示的還是2010年11月那晚,那個因數學成績不理想而略顯頹唐的少女在教室裏寫下那樣的字句。時隔三年,我也終於學會平心靜氣地回覆當時來自朋友們的安慰的評論,再一次寫下另一個屬於我的節點時刻。

我寫的是:比起日全食,我更喜歡每一天的太陽。

《花開不敗》是河南故事家雜誌社旗下一本爲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精心打造的勵志系列圖書,內含最勵志的高考故事、最動人的成長感悟、最新最熱作文素材等,助你綻放青春夢想。

故事家

=gushijia=

猜你喜歡

逐夢高考 ¦ 贏在終點:復旦雙胞胎攜手進哈佛

且聽風吟 ¦ 一顧平生誤(連載五)

靜候花開 ¦ 李健:被歲月拾起的安靜美男子

遇見時光¦ 過於追求完美也會損失美

花開有聲 ¦ 花開在半夏,等一場青春與夢想的傾城邂逅夢想就在前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