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十多輛大巴車和小汽車組成的車隊開進了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石家莊二中石門校區初一文正30班社會實踐扶貧活動的80餘名學生和家長,驅車70多公里,冒着嚴寒到村裏訪貧問苦,將捐贈的價值上千元的米麪油、衣服、書包等親手交到了村裏困難的孩子手中。

井陘縣呂家村全村120戶,人口500餘。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爲主,村裏老齡化嚴重,常住人口以留守兒童和老人爲主,村裏沒有學校,孩子們都在10餘公里外的鎮裏上學,以寄宿爲主。經家委會成員多次實地考察,有幾戶村民家庭狀況很貧困,卻培養出了數位優秀的寒門學子。此次向貧困山區學生獻愛心,旨在讓城市生活的孩子們感受與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的差異,讓孩子們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良好的學習環境,成長爲懂人情、知感恩、好學習的石門好少年。

懷着激動的心情出發啦,爲了參加此次慰問活動,邯鄲、邢臺的同學提前一天趕到集合,這種精神是不是很贊呢?猜猜是圖片裏的誰?

到達目的地——井陘縣呂家村,和我們的大巴車合張影吧,大巴車的旁邊,是我們浩浩蕩蕩的13輛私家車慰問車隊哦~陣勢很大,心意滿滿。

家長們也排排站,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

扛上我們的班旗,徒步進入呂家村。

在村口清點物資。

豐富的物資是孩子們一點小小的心意,買東西的錢都是孩子們辛苦攢下的零花錢。

連環的上山路,難走的土路也沒有阻擋孩子們的步伐。

進入到村民家,孩子們都驚呆了,有一個同學帶着哭腔說道“這麼貧困的環境,村民可真不容易啊。”我們前往的幾個家庭各有各的困難:初三女生的媽媽臥病在牀,生活不能自理;男孩親人相繼離世,變得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家庭年收入不足6000元,還有病人需要照顧,女生勤工儉學過年也不能回家;80高齡,兒女不在身邊,老人只能孤獨過日……(編者注:出於保護隱私考慮,在此略去詳細的圖文描述)

給村民拜年

這些對石門的孩子們觸動很大,孩子們送上物資與祝福;當面對村民們準備的熱騰騰、香噴噴的大鍋菜,孩子們又深深地被村民的熱情與淳樸所感染,心裏也是暖意融融的~

謝謝老鄉熱騰騰、香噴噴的大鍋菜~

下午,石門學子驅車前往臨近的大梁江村探訪古村落。大梁江既不是江河也不是湖泊,而是八百里太行深處的一座古堡,原名甘桃村。明代有山西省梁氏旺族遷居於此,改村名“大梁家”,後又因山地缺水遂易名“大梁江”,這裏被譽爲河北的“喬家大院”,這裏的每一塊石頭都鐫刻着當年晉商的財氣。因其隱藏在羣山環抱之中,古風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來。這裏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築羣,房屋建築以石頭作爲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碧瓦青磚,斗拱飛檐,向人們展示着一代晉商曾經的輝煌。

給我們講解的是當地一位退休的語文老師,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平平安安返程

一天的活動時間不長,同齡學子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讓石門學子深受觸動併產生敬意,珍視現有學習生活環境、努力學習報效家國的信念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合影

文字 | 馬涵凝

圖片 | 初一30班家長

校審 | 尹麗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