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當有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作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有新思路、新做法、新面貌、新成績……十九大的勝利召開開啓了一段新徵程,點亮了奮進的指路明燈,吹響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進軍號角,爲新時代的新氣象新作爲指明瞭前進方向。

經濟建設要有新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也面臨新契機。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三大轉變”將助力我國經濟的創新發展和創造性轉化,開創經濟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平穩發展、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文化建設要有新方向。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意味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能僅僅只侷限於物質資源的積累,更要注重文化資源的培育,尤其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時代,文化空間更加清朗,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羣衆的“文化獲得感”普遍提高。

社會建設要有新面貌。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社會建設所提出的工作目標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只有不斷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才能贏得人民的認可與擁護,社會才能長治久安。社會建設要始終以人民爲中心,以爲人民服務爲宗旨,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爲奮鬥目標。

生態文明建設要有新格局。十九大報告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首次把“美麗”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之一,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且多次提及“生態文明”、“美麗”和“綠色”等詞彙。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纔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兩個階段的安排時指出,第一階段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新時代,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推進綠色發展、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以及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要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