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得80年代,玉梅姐攜姐夫、孩子等回孃家,會在幾個祖母、叔叔家看望老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真是熱鬧極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遠不會忘記,1995年8月9日,玉梅姐和姐夫專程來到天水報社六樓小房子來看我,瞭解我的近況,給我莫大的精神鼓舞。

"\u003Cdiv\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ed83f1e1f884ddb94283418a4b6a460\" img_width=\"569\" img_height=\"409\" alt=\"張春昌:金城拜望玉梅姐\"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金城拜望玉梅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 張春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次到蘭州,都會想到玉梅姐。但因各種原因,只能在那個城市與她擦肩而過。近日,看望玉梅姐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幾天前的一個夏日,終於如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玉梅姐是我的堂姐,出生於秦安縣中山鄉,後隨父母到金城蘭州工作、成家。玉梅姐是我們家族優秀女性的典範,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爲老家大小事務操持的大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得80年代,玉梅姐攜姐夫、孩子等回孃家,會在幾個祖母、叔叔家看望老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真是熱鬧極了。至今,家裏的老相框裏留着一張我們家族幾十口人站在農村小院的合影,父親、玉梅姐、姐夫武文軍,老人、小孩,個個神清氣爽,喜笑顏開。還記得玉梅姐給我4歲的女兒買了套紅色的衣服,上面有兔子圖案,一按圖案就會發出響聲,孩子喜歡極了,逢人就說這是蘭州她玉梅姑姑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玉梅姐不僅在生活上給了我們歡樂,還在工作上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年輕的我,愛好寫作卻不諳世事,急於踏入寫作的殿堂。一次蘭州某報社招聘記者,我興致勃勃地去應聘。姐夫瞭解後告知我這家報社不正規,不能去。隨後,玉梅姐給當時的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蘭州晚報》總編輯黃應壽先生推薦我的文章,黃總編給我做了指導,這樣,才成就了我現在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遠不會忘記,1995年8月9日,玉梅姐和姐夫專程來到天水報社六樓小房子來看我,瞭解我的近況,給我莫大的精神鼓舞;2002年12月16日,姐夫武文軍攜省委宣講團來天水作報告,他讓玉梅姐電話聯繫我,晚上我們在市政府招待所進行了長談,給我講了好多學習、爲人的道理,我銘記於心,終生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3月,我的第一部散文集《故園小記》正式出版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玉梅姐,給她快遞寄去拙作,玉梅姐收到後很是欣慰,說她在書中又彷彿回到了童年歲月,回到了故鄉,並鼓勵我繼續前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幾天,我籌備《麻池記憶》一書,把想法以及編寫內容告訴玉梅姐,她高興地給我提供寶貴資料並郵寄給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加之姐夫的離世,對玉梅姐的掛念愈來愈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26日,我們約好上午八點半去家裏看望她,由於堵車,到家時已經9點多了,我們見面有說不完的話,她問我的工作,孩子的近況,老家的人,老家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她帶我參觀姐夫的書房,幾個房子幾乎全是書櫃、書籍,除姐夫的手稿、著作,就是名人名著,還有姐夫到北京等地參加會議,和國家領導人、友人、家人的合影等。置身其中,猶如走進讀書館,在這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在這樸素雅緻的書房中,多少個日日夜夜,姐夫武文軍,他埋頭於書本,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科學、政治理論、文化研究、社會理論等方面有所建樹;多少個春秋冬夏,他嘔心瀝血,筆耕不輟,爲人們奉獻了30餘部學術專著、860餘篇論文、1000餘場輔導報告,爲蘭州市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使蘭州市社會科學研究在國內佔據了一席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邊看,玉梅姐給我一邊做介紹,玉梅姐還講了武文軍書裏的寫的好多故事,諸如《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考——餓魂祭》裏的章節,夾邊溝,甘肅餓死多少人等,充滿感情,仍然難過不已。玉梅姐說姐夫的書有些章節是書房寫的,有些是在火車上、招待所、辦公室寫的。看着姐夫的著作,照片裏姐夫魁梧的身材,熟悉的笑容,以及玉梅姐如姐夫生前一樣的守護,諸多情感夾雜,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在這個姐夫與姐姐一起寫過春秋的書房,今天觀賞的竟都是姐夫的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此刻的玉梅姐,也已是70花甲,個子沒以前那麼高大了,但氣質依然,花白的頭髮透着自然的美,皺紋裏滿是溫柔,眼角里更多的是歲月洗滌後的淡然。整齊的書房,一塵不染的書架,那是玉梅姐用心的守候,是兩顆靈魂默契的相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 身後必定站着一個偉大的女人。的確,姐夫武文軍的成果少不了玉梅姐的支持和付出。當我向玉梅姐問她的工作簡歷時,她謙遜地說,只在蘭州晚報社等單位工作直至退休,工作之餘,除了料理家務,最主要的工作是扶持姐夫。幾句看似風輕雲淡的話語,卻是一個女人一生的工作,而且矢志不渝,無怨無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一個小時的會談,感到時光飛快,最後帶着玉梅姐贈送的《武文軍學術人生》《中華五千年學術史綱》(上下卷)《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考——餓魂祭》《東方明珠——香港考察與研究》等踏上了回家的列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路上,看着這些沉甸甸的精神食糧,我想,姐夫一生前行的路途中,都有一個偉大的女性在爲他默默掌燈,將他扶持,爲他照亮一生的路。在這每一本書,每一個字後面,都閃耀着微微亮光,它是玉梅姐這位普通的偉大女性靈魂深處最美的光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28日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2877580789402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