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五月初十,弘光帝和少数大臣逃离南京城,天亮之后城里的大臣们发现皇帝已经逃跑了,不知所措。而老百姓们却展现出了他们对崇祯皇帝的怀念,把关在监狱里的“假太子”(冒充崇祯太子的少年)放了出来,还拥护他做新的皇帝。

但是,这种百姓自发的行为却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认可,负责南京防卫的主要官员、南京守备勋臣(功臣后代)赵之龙决定投降清军,并派人到清军营中去商量投降事宜。虽然,南明的这些官员们展示出了投降的诚意,但是清军的首领豫亲王多铎却表示谨慎怀疑,他先派了小股清军到南京城下观察,确认了情况后才率大部队到南京城下受降。

南京城

五月十五日,多铎率清军来到南京城外,而此时留守南京的弘光政权高官们早已经恭候多时了,曾经的大明王朝首都南京城外,跪着一溜的公、侯、伯、大学士、尚书,据史料记载,其中有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礼部尚书钱谦益和大学士、都御史等三十多位高官。

投降清军

像排位靠前的忻城伯、保国公、魏国公、隆平侯等爵爷都是开国、靖难功臣的后代,祖上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或者帮助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取江山,都是能征善战之辈或者经世之能臣,但是经过两百余年的优越生活,他们已经失去了先辈的能力和骨气,到头来只能沦为投降的先锋。

除了这些官二代以外,还有很多人是读书人,而这其中又有很多人属于一个著名的团体——东林党。比如弘光朝的礼部尚书钱谦益就是当时东林党的领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东林党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进步团体,其实不然,至少这个时候的东林党不是这样的。

钱谦益

四十余年前,当时的东林党为了立谁做太子之事与万历皇帝交锋,不畏皇权,最终为皇长子朱常洛争得了皇位;二十余年前,又是东林党人和魏忠贤阉党集团作斗争,铮铮铁骨,尽管很多人认为东林党也并非正义一方,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时的东林党人还是有骨气的。

东林党

反观弘光时期的东林党人,先是史可法在拥立新君时的优柔寡断,导致自己错失掌控朝政的机会,而之后又有领袖钱谦益带头投降清军之事,此时的东林党已经彻底沦为了键盘党,在指责政治对手(以马士英、阮大铖为代表的阉党余孽)振振有词,而当真正的敌人——清军来临时,却纷纷跪倒在马前,如此东林,还是我们在课本之中学到的那样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