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养肾

太极拳是以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及阴阳辩证理论为核心,结合阴阳五行的变化、中医经络学、导引术、吐纳术所形成的,集强身健体、竞技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拳术。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中医学认为,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太极拳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内功修炼之道,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平秘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太极拳对肾脏保养的一些作用。

太极拳通过运动腰脊部以及调节呼吸对肾功能进行锻炼。打拳时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通过意志导引,使注意力集中于腰部,再通过腰部动作的扭转、浮沉运动,对肾脏进行按摩,加强肾脏的血液循环。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后天之精得以补充,加强肾藏精的功能。对于呼吸调节,太极拳要求"调息绵绵,气沉丹田""气归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太极拳对气的蓄养训练就是对肾主纳气的锻炼。当气沉丹田时,肾脏血液流动加快,有利于肾对水液的调节。同时,练习太极拳过程中通过吐故纳新,化为后天之本充实肾精,加强肾功能。

太极拳还可以有效地使人体经络疏通与气血流畅,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和增强各器官及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温馨提醒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这里做一简单说明。太极拳锻炼要调身、调息、调心,全神贯注。同时,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要采用松而有力、刚柔并进、连绵不断的运行之法;运动时锻炼者的姿势应做到头颈正、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松静自然、气沉丹田、上下相随、动中求静;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体力来选择适宜的运动量。一般来说,打一套简化太极拳需用4~6分钟,要求运动时的心率不高于105~120次/分。年老体弱者可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练习的强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