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本期嘉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著名作家、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作協原主席 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 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彌合文學教育和寫作實踐之間的斷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光明智庫:作家駐校後,具體會從事哪些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作家駐校爲學校帶來了濃厚的人文氛圍,豐富了學校的文學教育,激發了一些學生的創作熱情,也使得有志於創作的學生有方向可循。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876028388904de2b2a6f21a53f2d93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10\" alt=\"作家駐校能幫助大學生愛上寫作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作家、編劇劉震雲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授課,暢談文學與現實。楚林攝 光明圖片\u002F視覺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智庫答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編者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文學教育是大學的一項重要使命。如何讓文學創作與課程教育融通、互補?在國外,駐校作家制是很多著名大學經常採用的方式。近年來,駐校作家在國內高校中日益增多,中國海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吸引作家駐校授課。作家駐校後,對高校中文系乃至整個學校的文學教育影響如何?能否幫助大學生愛上寫作、創作精品?我們邀請駐校作家、專家學者深入探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本期嘉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著名作家、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作協原主席 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 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彌合文學教育和寫作實踐之間的斷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光明智庫:作家駐校後,具體會從事哪些工作?對文學院系學科結構和學生培養方式帶來了哪些改變?對作家本人又產生了什麼影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現在作爲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在校參與工作,同時兼任華科大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目前主要開展兩個項目。一項是“春秋講學”,每年春秋兩季邀請兩位著名作家和兩位評論家前來駐校兩週,參與各種對話、演講、朗讀會以及論壇等活動。“春秋講學”既面向學生,也面向社會,到今天已經舉辦了十三期,邀請了賈平凹、劉震雲、王安憶、阿來、格非、遲子建、閻連科等20多位作家、評論家前來駐校授課,非常受師生和聽衆們歡迎;另一項是“大師寫作班”,邀請著名作家來華科大正式開課,每個班次爲期一個月,包含二十四節課。這是含學分的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這些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打開眼界,使其更深刻地感受文學的魅力、瞭解文學的意義,也更深入地瞭解作家本人。華科大的駐校作家制度運行了7年,吸引了很多學生,成效顯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自2013年創建以來,迄今已引進12位駐校作家。其中,餘華、蘇童、歐陽江河、西川已經調入北師大,成爲北師大的專職教授。莫言先生繼2012年出任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之後,又於2019年春被北師大聘爲首位“京師傑出教授”,正式成爲北師大教師隊伍中的一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北師大,作家駐校後參與的主要活動有:關於作家創作的研討會;面向全校師生的公開演講;給文學院創作專業研究生講授相關課程;應邀參加一些重要學術活動,包括對外交流交往活動;作爲社會服務,參與面向其他學校青少年的“作家進校園”活動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文學教育是大學應該承擔的一項重要使命。作家駐校後,大學的文學教育多了一個重要抓手,我們圍繞作家開展各種方式的活動,擴大了文學對在校學生和社會各界的影響,提升了學生的文學閱讀或寫作興趣,推動了文學教育的復興和學校教育的多樣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作家駐校對文學院系學科結構的改變也很明顯。因爲教師隊伍中不光有學術專家,也有了寫作名家,所以我們在北師大文學院專門設立了文學創作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已經招收了5屆40多人,其中多人已成長爲小有影響的青年作家。駐校制度對作家本人的改變也很明顯,比如蘇童就已經十分適應和享受作爲創作導師的工作。通過這項工作,作家自己的才能和積累得到了更充分的釋放,有助於激發新的創作靈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各個學校的作家駐校制度有所不同,但駐校作家大體可以分爲兩種類型:一類進入學校成爲教授,可以帶研究生,要承擔一部分教學科研任務;另一類沒有明確的教學科研任務,只是在大學裏生活一段時間並進行文學創作、參加相關活動。不論是否承擔教學任務,駐校作家都會參與一些文學活動,諸如演講、對話、研討交流,跟本校學生和文學愛好者們見面。由於駐校作家自身的影響力,也會吸引其他作家來學校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高校而言,傳統的文學教育和寫作實踐往往是脫節的,是一種知識化的教育。作家駐校之後,學生們有機會聽一流的作家上課。課上不僅可以集中討論很多寫作的問題,也可以體察作家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人生閱歷。一些高校邀請駐校作家開設了創造性寫作專業,給予學生更大的成長空間。這在很大程度上彌合了文學教育和寫作實踐之間的斷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作家來說,重要的是多了一重文化身份——學者(教授)。身份的轉換讓一些作家固有的思維模式得以轉變,授課實踐、師生互動等也可以讓作家的理論修養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學校給作家提供了獨立的寫作空間,爲作家創作提供了有利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通過這一模式培育的學生成才率很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光明智庫:作家駐校的探索在我國有十餘年了,總體情況如何?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有哪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華科大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是由華科大與湖北省作協聯合成立的,中心剛成立時,我們就達成共識:爲大家提供一個平臺,不單讓學生受益,也要讓老師們受益,讓社會上的文學愛好者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高校教師的強項是學術研究,省作協的強項是事務工作。兩家長短互補,合作得特別融洽。作家們駐校期間,除了在學校授課、交流,也會參與省作協組織的面向社會的公益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相對而言,來武漢的作家、評論家相對少一些,所以我們本着充分利用資源的想法,也讓本地的文學愛好者和寫作者參與聽課。比如在“大師寫作班”,上課的除了學生,還有省作協20多名簽約作家,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發表過不少作品,但回爐聽一流作家授課,境界和審美依然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4月,格非到華科大駐校講課,我們預先準備的小教室根本不夠坐,之後換到能容納二百人的教室,活動纔開展起來。幾乎每次上課,教室裏都坐滿了人,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外,還有新的項目在策劃和實施中。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項目,打開作家、作協、大學與社會之間的通道,讓彼此的學習交流更順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中國人民大學很早就開始探索駐校作家模式,並在2013年成立了國際寫作中心,引進了閻連科、劉震雲等著名作家。同時,我們開展的創造性寫作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目前已經招收了4屆20多位學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作家駐校爲學校帶來了濃厚的人文氛圍,豐富了學校的文學教育,激發了一些學生的創作熱情,也使得有志於創作的學生有方向可循。同時,以往的文學寫作,寫作者會預設理想的讀者,讀者也會設想自己和作者的交流對話,但這種所謂“交流”其實是單向度的,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得不到回應。作家駐校則爲這種交流創造了必要環境,讓寫作者和讀者的對話變得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任何一種創新形式都需要探索。北師大的方式是:一是積累人氣、形成氛圍、豐富內涵。駐校作家的出現對於學生是一種有形的資源,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感召和引領,在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方面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二是通過課程和講座來凸顯作家的存在感,爲學生提供受教育的具體形式;三是通過學制的設立,推進專業化的學生培養。我們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碩士研究生,還恢復了與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合作招收文學創作研究生班的建制;四是採用學術教育與創作訓練並重的培養模式,針對該類學生設立學術與創作雙導師,以強化其專業能力的培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通過這一模式培育的學生成才率很高。以2015級爲例,有多名學生分別在《人民文學》等刊物發表了作品,畢業時已在創作界有了一定影響,有多名分配至中國作協下轄的機構工作,有的出國攻讀博士,有的被影視公司或地方作協聘用,成了專業的寫作者。這些學生的成長中,駐校作家作爲創作導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引進作家不能趕時髦,要務實紮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光明智庫:駐校作家目前在我國大多隻是著名大學的“專利”。您認爲這種模式能否在更大範圍內推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更大範圍內推廣駐校作家模式,需要幾個條件:既要有資金、院系支持等硬性條件,也包含學校本身的人文傳統、文學氛圍等軟性條件。在這兩個條件上的“先天差異”是駐校作家目前多存在於著名大學的原因,也是推廣這種模式的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普通高校建立駐校作家制度,需要在其他方面進行調整。比如在駐校作家的選擇上,普通高校可選擇一些有很大創作潛力和創作才能卻尚未成名的作家,同時,在學科設置和課程安排上作出相應改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能否推廣這一模式,取決於校方引進駐校作家的初衷是什麼。各學校應當參照本校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按需引進,不能盲目趕時髦。只要學校認真務實開展工作,我想,很多作家都會願意去駐校。比如我所在的武漢,這裏的學生非常渴望參與高品質的文學活動。我們舉辦的講學或論壇,幾乎所有場次都爆滿。所以,我們請來的作家、評論家們經常大爲感動,講課時更富激情,表達得更生動更精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並非所有學校都適合推行駐校作家模式。中國的作家很多,名作家雖然有限,但可以參與學校教育的作家並不少。地方院校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條件,以兼職、專職、開課等不同方式“引智”。如果要推廣駐校作家模式,就必須本着自願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於作家來說,這是一份責任,而不只是榮譽,更不是福利,必須認真對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高校、作家、作協三方聯合可釋放更大動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光明智庫:作家、作協、高校文學院,是否可以通過創新性模式結合起來,助力高校文學教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方方:\u003C\u002Fstrong\u003E大學的文科教育需要改革,這是教育界的共識。很多大學生不會寫文章,有的連基本的應用文都寫不通順,這是應該反思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的體會是,寫作最需要的是實踐。作家們長年寫作,是最持久的實踐者。所以對於寫作,作家至少是“從戰場上真槍真刀衝殺出來的”,這跟只在沙盤上講戰術的理論家多少有些不同。在具體解決寫作中的問題時,作家會有更多有價值的經驗。很多人寫作都會有卡殼的時候,如有高手點撥一下,多半可以順利解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外,很多作家因爲長期觀察自然、社會、人,思考問題和感知社會的方式也與不從事創作的教師不同。作家展示出的思想,可能更生動更立體更深刻。因爲他所獲知的東西,不是從前人的教科書中所得,更多的是自己的親歷親聞。對於學生,這會是很鮮活的教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楊慶祥:\u003C\u002Fstrong\u003E作家、作協、高校文學院這三者的結合有其優勢。傳統的文學教育模式中,寫作課程普遍缺乏,面向全校的寫作公選課就更少了。即便開設了這門課程,授課教師也不一定是作家。這就導致一些熱愛寫作、有志於提高寫作水平的非中文系學生沒有途徑在大學裏接受專業寫作指導。由此看來,作協、作家如果能夠和文學院結合起來,承擔一些寫作課的教學任務,將發揮很好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文學培養模式需要結構性調整,所以作家、作協、高校文學院三者的結合模式,還需要根據一些周邊的模式來確定,要服從於文學培養“新文科”模式的整體架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張清華:\u003C\u002Fstrong\u003E駐校作家的使命,並不一定是培養出大量創作型人才,畢竟不可能人人都能成爲作家。但從另一方面說,從文學院畢業的學生,總要能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纔好,或者至少應該是一個好的讀者和評論者。我們的教育應該針對更大多數的學生,爲他們提供寫作方面的訓練,讓他們成爲文學的知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雷、劉豔傑、王斯敏、蔣新軍、王佳、馬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227436140303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