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46dfd24bb7f4ed2a7ed5211b96f143c\" img_width=\"780\" img_height=\"520\" alt=\"拖病軀7年苦繡 張家口農民郭建陽完成22米巨幅《清明上河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e8c5b3587224ddfbd85ab750a554334\" img_width=\"544\" img_height=\"380\" alt=\"拖病軀7年苦繡 張家口農民郭建陽完成22米巨幅《清明上河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張家口康保農民郭建陽患上一種罕見病,腹部會習慣性的疼痛,養病期間,他愛上了十字繡。之後的7年,與病魔做鬥爭的同時,他還完成了一幅22米的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這幅十字繡作品,工藝精湛,栩栩如生。 \u003C\u002Fstrong\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魏民 通訊員 韓建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患病無奈返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康保縣忠義鄉北村,村民郭建陽從他家倉房裏扛出來一件織物。這是他歷時7年手工繡出來的長22米、寬76釐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十字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建陽家院落並不大,正面房屋已翻建好,正在內部裝修。家裏只有他一人,屋內堆放着裝飾材料,窗臺上的盆花鬱鬱蔥蔥,展示出主人的興趣與愛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今年51歲,初中文化,家裏有18畝地,種植莜麥、小麥等農作物。以前他靠種植幾畝薄田和開拖拉機往修路工地上送砂石爲生,每天運送完砂石後便到自家地裏種田。儘管一天也不閒着,但日子過得十分清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2年,爲貼補家用,郭建陽離鄉隻身來到北京,在建築工地上打工,一天最多可以掙100元。打工期間,他經常感到腸胃不舒服,甚至出現腹瀉症狀,一直持續了40天,他總以爲是水土不服,也沒把它放在心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9年8月一天,他突然因腹部劇痛昏倒,從架子上摔了下來。大家七手八腳將他送到北京航空總醫院,醫生診斷他患的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克羅恩病。醫生告訴他,從1949年至1999年50年間,全世界患此病的患者僅有512人,該病極爲罕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這場大病後,郭建陽腹部習慣性的疼痛,疼得厲害了他就喫止疼藥緩解一下。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一用力氣腹部就疼痛不已,失去了勞動能力,只好返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克羅恩病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通過藥物緩解控制。住院治療費用和每天近60元的藥費,且服用藥物不在新農合報銷範圍內,很快他不僅耗完了家裏的積蓄,而且還債臺高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返鄉一段時間後,心氣高、閒不住的郭建陽,還想着再到北京打工,幹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儘快償還債務。“我的兩個弟弟還有我的四伯將我攔了下來,到北京打工的幻想破滅了”。郭建陽說。\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582b2591427475d882604f60a274b10\" img_width=\"583\" img_height=\"436\" alt=\"拖病軀7年苦繡 張家口農民郭建陽完成22米巨幅《清明上河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愛上十字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2月,爲了徹底打消郭建陽外出的念頭,他的兩個弟弟和四伯湊了28800元,給他買了一套限量珍藏版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那是一本很厚的書,還附帶十字繡的線和布料。他們從北京西單商場購買後,揹着它坐火車、又換乘汽車輾轉回到康保。”郭建陽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人緣何給他買十字繡呢?郭建陽從小心靈手巧,不論幹什麼看上幾遍就心領神會了。他修過手錶,做過衣裳,幹過木工、瓦工、電工,他家的小西房都是他一磚一瓦蓋起來的。他還喜歡畫山水畫,初中畢業還被泊頭市美術學院招生,後因交不起600元的學費而擱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建陽說:“我和十字繡結緣,還是在北京養病的時候,我的一個姨姐繡十字繡,圖案爲梅蘭竹菊,都是一些長50釐米、寬30釐米的掛飾。那時我心氣不順,爲了消磨時間我也嘗試着繡,發現繡出來的作品不比姨姐的差,繡着繡着就上癮了。剛開始繡一些小的作品,後來變成繡大的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原作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生動記錄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一些人想將它製成十字繡品,但由於工作量浩大讓不少人感到懼意,難以堅持到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cb766052b7f40d19ae416b20458787f\" img_width=\"780\" img_height=\"520\" alt=\"拖病軀7年苦繡 張家口農民郭建陽完成22米巨幅《清明上河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繪”就《清明上河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3月1日,郭建陽開始繡《清明上河圖》。“早上一睜眼,喫點飯後就開始繡,一直繡到天黑。只要能忍住腹部疼痛就繡,每天除了喫飯、幹家務,其餘時間都在繡十字繡。”郭建陽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繡《清明上河圖》時一點都不能出錯,一旦出錯就需拆了重繡。剛開始繡《清明上河圖》時,他算了一下針數,大概需要繡5年,因爲身體虛弱延長了2年。特別是繡到第5個年頭時,他漸漸感到有點力不從心,頭疼得實在繡不下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好幾次我想放棄,但都堅持下來了,最後完成實屬不易。”郭建陽認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還告訴:“每天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時間一長淚流不止,手指扎得全是針眼,因怕刮線還不能在指頭上粘膠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腹痛需輸液,他讓護士將針紮在腳上,好騰出手來繡十字繡。一天掛4瓶液輸2個半小時,期間他不會停下繡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耗時長,但他要求自己繡一針是一針,針針都不能馬虎。每繡好一個圖案後他還要用線勾邊,如房檐、船帆、臺階、城牆的磚縫等,這樣才更有立體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2018年2月15日,經過近7年的努力,郭建陽終於將這幅大氣恢宏、古色古香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繡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畫卷的展開,相互映襯的紅花綠樹、汴河上來往的船隻、緩緩流淌的河水、氣勢雄偉的城門樓宇、千姿百態的人物造型等一一映入眼簾,十字繡作品圖案形象生動,色彩鮮麗明亮,北宋汴京繁榮的生活場景栩栩如生,令人歎爲觀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建陽嘔心瀝血完成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十字繡,工藝精湛,收藏價值很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靠雙手再圓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年來,病痛一直折磨着這個硬漢,晚上疼得厲害時,他就跪在牀上,用手不停地揉動肚子,一直到天亮,一個個長夜難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饅頭好消化,一天二三頓飯,頓頓離不開饅頭,早上喫一個饅頭;晚上喫一個蘸菜湯的饅頭,一年喫不了3頓米飯,郭建陽身體日漸消瘦,如今他的體重只有86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在他去世後,將他遺體捐獻用於醫學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所需藥費近60元,由於藥品不能報銷,全靠親朋好友籌措。因大病喪失勞動能力而致貧,但他不屈服命運的安排。他計劃將自己繡好的《清明上河圖》售賣出去,然後在自家院子裏建2座溫室大棚,發展食用菌種植,同時還想從事電焊的活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貧困戶不光彩,我才51歲,雖然身體有病幹不了重活,但我還有雙手,如果身體允許的話,我還想再繡一幅《富春山居圖》。”郭建陽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建陽的人生摻雜着許多生活變故與心酸,但他仍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他要依靠雙手脫貧、並贏得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2430908804352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