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實體經濟確實不太景氣,但不少人發現街上的藥店數量有所增加,走在街上幾乎處處可見,按常理來說,同一性質的店鋪太密集的話利潤就會被稀釋,實際盈利會減少,因此不少人有些好奇,既然藥店這麼密集,那實際的盈利能力如何呢?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藥店衆多這一狀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既然能夠較長時間保持,就說明大多數的藥店依然有着較高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出現太多虧損難以爲繼的現象。歸根結底,到藥店購買藥品的人數較多,人們對於各類藥品的需求較大。對此進行觀察,不難發現很多人在醫院看病之後在外買藥。由於藥店藥品價格相對較低,在醫保可以報銷的前提下人們自然願意到藥店進行購買,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更加看重。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從社會基本服務保障來看,藥店和超市都是人們正常生活的保障,除了醫院附近之外,小區附近以及超市較爲密集的一些地方同樣是藥店分佈比較密集的地方,這是出於區位因素進行的思考,藥店和超市進行集中便於人們購買,人們也實實在在感到便利。正是因此,藥店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人們購買方便,人數也自然增多,藥店的利潤就得到了保障。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從當前藥店普遍的經營模式來看,很多製藥企業直接將藥品送到藥店,在銷售完成之後進行總結結算,這樣一來,藥店的成本就壓縮不少,在購買人數一定的前提下也能獲得不小的利潤。這種合作銷售模式近年來不斷完善發展,由於成本壓縮,藥店開設的難度也自然有所降低。當前連鎖藥店的數量有所增加,因此大範圍開店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提高,藥品與保健品在藥店銷售分成中佔比的提升更有利於藥店經營利潤的保持,人們健康意識提高背景下對於保健品等商品的購買自然增加,這些都是近年來藥店保持利潤規模擴大的原因。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近年來不少人感覺到藥品的售價有所提升,雖然有醫保以及各類福利保障作爲支撐,實際花費並沒有太多提升,但對於藥店而言,與藥品質量提升同步的價格向上微調同樣成爲利潤提升的關鍵。就目前來看,藥店數量已經維持在一個較爲合理的規模,既讓人們感受到生活服務的便捷,同時也保證了合理的盈利水平。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對於藥店開設營收的模式,不少人聯想到了oppo與vivo大量佈局的道理,雖然成本壓縮利潤有所提升,但藥店在根本上還是與手機等一些商品有所不同。作爲人們生活必需的服務保障,藥店無論是利潤率還是開設的數量規模都應該得到一定的約束,這也是保障人民可以正常的進行疾病預防與治療的關鍵。正是因此,當前藥店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整體上也處於較爲合理的水平。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從去年開始,不少人發展美團等一些城市服務類平臺上可以購買藥品,如同外賣配送一般,配送員同樣會將藥品送貨上門。這也反映出今後藥店可能出現的一種發展趨勢,即藥店數量有所壓縮,通過更加便捷的全城配送爲人們提供便利的服務。但目前來看,這樣的發展模式也並不會十分迅速的實現普及,一來是線上對於藥品的購買可能會帶有一些盲目性,人們無法與醫師進行詳細的溝通,大部分藥品無法購買。二來是同城配送服務還有一些不足,對於藥品配送時間的把握以及相應的服務費用都需要進一步思考做出完善,因此當前藥店數量較多的狀況還會保持較長一段時間。

實體經濟不景氣,藥店卻遍地開花,真的那麼賺錢嗎?

綜合分析,當前社會經濟處於一個深入轉型發展的時期,無論是藥店還是超市都在力求通過技術手段提高運營效率。當前新零售模式的探索佈局處於加速當中,超市服務已經率先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配送模式。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不少人也期待今後購買藥品以及一些保健品同樣可以享受便捷的城市配送服務。無論如何,當今的醫療體系處於不斷完善當中,人們享受到的醫療服務更加全面便捷,今後這一條件還會進一步做出優化,我們大可保持一種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