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县招贤镇东汀沟村47岁的葛均兰是村里的调解员,每个周一要到法庭上班,在速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县人民法院院长席刚介绍,莒县人口110多万,有20个基层镇街和一处省级开发区,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他们给出了“打桩接网,防线再造”的做法。

"\u003Cp\u003E齐鲁晚报日照7月31日讯 (记者 张宏磊 彭彦伟 通讯员 张玉刚) 莒县人民法院多元调解纠纷,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县招贤镇东汀沟村47岁的葛均兰是村里的调解员,每个周一要到法庭上班,在速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作为农村里的明白人和热心人,葛均兰在附近几个村小有名气。有些事情闹到法庭,村里人也乐意让她先给调解调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招贤镇有个村兄弟俩因为地的分割大小闹矛盾,并因此大打出手,闹到法庭。葛均兰前后三次到田间地头帮弟兄俩协调。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县人民法院院长席刚介绍,莒县人口110多万,有20个基层镇街和一处省级开发区,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他们给出了“打桩接网,防线再造”的做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层纠纷九成左右多是家长里短,许多纠纷在庭前就可以化解。”席刚介绍,他们安排法庭干警深入全县1026个村居,发展基层干部和村的热心人担任法庭的联络员、庭前调解员,把他们培养成化解矛盾和纠纷的得力助手,在基层村居打上“法律之桩”,桩桩相联,形成了遍及全县的矛盾纠纷“过滤网”,让当地法院民事收案每年能减少1000多件。\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9811516010337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