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縣招賢鎮東汀溝村47歲的葛均蘭是村裏的調解員,每個週一要到法庭上班,在速調對接中心進行調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縣人民法院院長席剛介紹,莒縣人口110多萬,有20個基層鎮街和一處省級開發區,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糾紛,他們給出了“打樁接網,防線再造”的做法。

"\u003Cp\u003E齊魯晚報日照7月31日訊 (記者 張宏磊 彭彥偉 通訊員 張玉剛) 莒縣人民法院多元調解糾紛,獲評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縣招賢鎮東汀溝村47歲的葛均蘭是村裏的調解員,每個週一要到法庭上班,在速調對接中心進行調解。作爲農村裏的明白人和熱心人,葛均蘭在附近幾個村小有名氣。有些事情鬧到法庭,村裏人也樂意讓她先給調解調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招賢鎮有個村兄弟倆因爲地的分割大小鬧矛盾,並因此大打出手,鬧到法庭。葛均蘭前後三次到田間地頭幫弟兄倆協調。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莒縣人民法院院長席剛介紹,莒縣人口110多萬,有20個基層鎮街和一處省級開發區,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糾紛,他們給出了“打樁接網,防線再造”的做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層糾紛九成左右多是家長裏短,許多糾紛在庭前就可以化解。”席剛介紹,他們安排法庭幹警深入全縣1026個村居,發展基層幹部和村的熱心人擔任法庭的聯絡員、庭前調解員,把他們培養成化解矛盾和糾紛的得力助手,在基層村居打上“法律之樁”,樁樁相聯,形成了遍及全縣的矛盾糾紛“過濾網”,讓當地法院民事收案每年能減少1000多件。\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9811516010337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