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7月30日晚,“出彩河南人”之首屆最美退役軍人宣傳推介活動結果揭曉,25位退役軍人獲此殊榮。夏邑縣馬頭鎮白廟村村委會主任、退役軍人馬步青登臺領獎,他也是我市唯一的獲獎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步青現任白廟村村委會主任兼民調主任,鄉親們送號“馬和諧”“不戴烏紗的清官”。俗話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從這些稱號裏,展現出老百姓對一個共產黨人、退役軍人的信賴和尊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步青1979年1月入伍,1984年1月退伍,在部隊連年獲嘉獎,1983年在部隊入黨,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被評爲基建工程兵“雙先”代表。退伍後,他紮根鄉村35年,在工作中始終身先士卒,時刻關心羣衆溫飽冷暖,全身心帶領羣衆脫貧致富;他甘當和諧天使,處處爲羣衆解難;他長期走訪親歷白廟集戰鬥的老人,收集相關資料,協助政府籌建七十二烈士陵園,並義務守護20多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退伍30多年來,馬步青退伍不褪色,紮根基層、奉獻社會,先後被評爲“退伍戰士在農村基層建功立業”先進個人,縣、鄉優秀共產黨員,市、縣“十佳”人民調解員,省調解能手、省優秀人民調解員,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並當選市、縣人大代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紮根基層 忠誠履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白廟村,映入眼簾是寬闊的玉蘭大道、別緻的徽派建築、多樣的文體器材、亮淨的活動場所。昔日的“髒、亂、差”,被眼前的“齊、美、淨”取代,該村被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命名爲“中州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振興鄉村商貿流通。馬步青和村“兩委”根據村情,積極利用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在市、縣、鎮的大力支持下,自1999年開始,每年農曆十月該村都舉辦物資交流大會,來自各地的小商販聚集在此開門辦店,如雨後春筍,日新月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善基礎設施,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針對白廟村橋樑及道路損毀嚴重、無法通行的情況,馬步青連續在縣人代會上提出修繕橋樑和道路的建議,引起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7年,白廟村新修橋樑2座、水泥路面1.5公里,總投資1000餘萬元,徹底解決了羣衆出行難的問題。利用國家項目資金167萬元建設了扶貧車間,由碩泰食品有限公司承租,爲當地貧困戶提供200個工作崗位,每年向村交租金16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白廟村的扶貧工作和公益事業。村裏成立了文藝演出隊,組建了腰鼓隊、秧歌隊等,經常組織開展乒乓球、籃球、拔河等羣體性體育活動,豐富了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今年1月,白廟村被市委命名爲“市級文明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愛管“閒事”的調解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4年,馬步青退伍回到家鄉,當選爲村民調主任,他經常參與一些民間糾紛調解。每當看到當事人由反目成仇到握手言和,他總有一種成就感,也讓他慢慢喜歡上了管“閒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4月,夏邑碩泰糧食收儲有限公司的張某與浙江寧波象山某飼料公司因貨款引起糾紛,對方以玉米黴變爲由拒絕支付貨款,多次催要無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張某請求馬步青幫助調解。馬步青到象山後,飼料公司老闆態度生硬地說:“你們還來問我要錢,你們得先賠償我的費用。”一見面雙方就爭論得不可開交。馬步青耐心開導說:“您這麼大的企業,在當地肯定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在貴公司裏大吵大鬧,對貴公司造成的負面影響,那可是金錢無法挽回的。”經過他苦口婆心地勸說,最終雙方達成了還款協議,並當場支付了欠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0多年來,馬步青調解民事糾紛2000多件。今年2月份,胡樓村民胡繼賢與胡繼良因承包地發生糾紛,雙方都表示要起訴到法院解決。如不及時化解,將至雙方矛盾加劇。馬步青耐心地給雙方做工作,雙方很快達成調解協議,兩家握手言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72位無名烈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廟村是紅色革命搖籃的根據地。根據《商丘黨史》和《夏邑文史》資料記載,1940年春,新四軍六支隊在永城龍崗、白廟一帶活動,奉命駐紮白廟村牽制日軍,掩護大部隊向碭山、豐縣、沛縣挺進,不料被日軍發現,日軍用電臺聯絡商丘、亳州兩面駐軍向白廟夾擊,六支隊二連被堵在白廟村東北地一條溝裏作頑強抵抗,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衆,未能突圍,七十二名將士全部犧牲在這裏。戰鬥結束後,時任白廟村村長姬恩玉帶領羣衆草草將烈士掩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七十二烈士的事情一直是白廟村羣衆心裏的一件大事,爲烈士建陵、爲烈士守墓也成爲馬步青的一大夙願。他經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革命先烈的捨生取義,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的積極努力下,經上級批准,1996年6月,夏邑縣人民政府在白廟村修建了夏邑革命烈士陵園,並列爲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刻激勵着子孫後代愛黨愛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步青雖然退伍還鄉,但他仍然不忘國防建設,2013年9月,他把兒子馬聖峯送到了部隊。受馬步青愛黨愛國、尊老愛幼的家風影響,馬聖峯在部隊特別能喫苦耐勞,被評爲優秀義務兵、優秀士官。\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8887670977664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