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4年8月,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決定由彭雪楓、張震、吳芝圃率新四軍第4師主力5個團執行西進收復津浦路西之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彭雪楓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2年入西北軍軍官子弟學校讀書,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年初受黨的派遣到紅軍工作,先後任紅五軍五縱隊三大隊政委、紅八軍第一縱隊副政委,紅八軍六師、紅三軍團二師、四師政委,江西軍區政委、紅五師師長,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等職,並率部參加長征,屢爲先鋒,兩次攻打軍隘要地婁山關。

"\u003Cp\u003E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傑出高級將領,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家,他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抗日戰爭中在商丘夏邑壯烈殉國,是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爲“共產黨人的好榜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彭雪楓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2年入西北軍軍官子弟學校讀書,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年初受黨的派遣到紅軍工作,先後任紅五軍五縱隊三大隊政委、紅八軍第一縱隊副政委,紅八軍六師、紅三軍團二師、四師政委,江西軍區政委、紅五師師長,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等職,並率部參加長征,屢爲先鋒,兩次攻打軍隘要地婁山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8年2月初,彭雪楓奉命轉赴武漢,作爲河南省委軍事部長來到確山縣竹溝鎮,代表省委領導該地工作。9月27日,新四軍遊擊支隊在竹溝正式成立,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張震任參謀長。在這裏,彭雪楓整頓軍政,解除民苦,痛殲頑匪,改造散兵遊勇,開展生產自救,所部被當地羣衆譽爲“天下文明第一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1年2月19日,中央軍委電令八路軍第4縱隊改番號爲新四軍第4師,彭雪楓任師長兼政委,張震任參謀長,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5月至1944年8月,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4師在以師部江蘇省泗洪縣半城鎮爲中心的廣大淮北地區,緊緊依靠淮北人民,堅決進行抗日和反頑鬥爭,取得了鞏固擴大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偉大勝利。其間重點打了程道口戰役、朱家崗戰鬥、山子頭戰鬥、張樓戰鬥等戰役,取得了勝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4年8月,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決定由彭雪楓、張震、吳芝圃率新四軍第4師主力5個團執行西進收復津浦路西之任務。9月初,收復了蕭縣、永城、宿縣廣大地區。彭雪楓繼續率部西進,路西敵僞頑雜慌忙調兵遣將,妄圖四面合擊4師。時盤踞在夏永碭腹地位於夏東八里莊的僞頑第18縱隊82支隊李光明部,憑藉其千餘人兵力和堅固工事,負隅頑抗。爲粉碎僞頑四面合擊陰謀,4師決定攻克八里莊,殲滅李光明部,彭雪楓親自指揮這場戰鬥。9月10日23時,9旅25團、11旅32團和師騎兵團包圍李光明部。11日1時突然發起攻擊,晨5時將頑軍大部殲滅。該支隊三營營長率部投誠,李光明率殘部突圍,被騎兵團截擊殲滅。在戰鬥即將結束時,彭雪楓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7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八里莊一戰,戰果輝煌,粉碎了頑僞妄圖四面合擊4師於永夏地區的陰謀,爲恢復夏邑紅色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在這場戰鬥中,彭雪楓將軍壯烈殉國。彭雪楓將軍的英名將永遠與夏邑縣抗日民主根據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緬懷將軍豐功偉績,1982年,夏邑縣委、縣政府在彭雪楓將軍殉難處的八里莊村始建彭雪楓將軍紀念館,至1985年建成。建館以來,接納了約400餘批次各級黨政軍人員的瞻仰緬懷和3萬餘人次羣衆的參觀緬懷。\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8887642875827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