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S3sy1CaS8BA\" img_width=\"1575\" img_height=\"1050\" alt=\"風雨無阻37年 守的是人更是信仰\" inline=\"0\"\u003E\u003Cp\u003E37年,他用鐵鍬和鏨子鑿開硬石,用雙肩運土上山,將土少石多的荒山變成綠水青山。他用滿腔熱血守護革命烈士,用責任擔當建設起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館。他就是金鄉縣羊山烈士陵園管委會副主任李建軍,自1982年起,他在工作崗位上堅守了37個年頭。今年7月26日,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李建軍獲得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的光榮稱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爺孫接棒守陵,再難也要自己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有一萬多名在魯西南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安息於金鄉縣羊山鎮烈士陵園。兒時的李建軍常聽外公講述魯西南戰役和自己在羊山守墓的故事。“老人家經歷過羊山戰鬥,這些長眠羊山的烈士多數是年輕的戰士,他們爲了後人幸福生活,獻出了生命。”李建軍說,外公不想讓自己的戰友們孤單,便在此守陵25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2年,李建軍的外公楊邵堂75歲,守墓工作需要一個接班人,年僅18歲的李建軍接過了爲烈士守墓的接力棒,這一守就是37年。“我剛上班時,羊山烈士陵園的規模還很小,幾間簡陋的石屋放一張桌、一張牀,就是住宿和辦公的地方。”李建軍告訴記者,起初,因山上土少石多,栽樹很困難,不易管理,特別是冬季,爲了栽一棵樹,李建軍和同事們用鐵鍬把上面的冰塊和凍土刨下來,用鏨子把石頭打開,再用肩膀把好土從山下扛上來,進行樹木栽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世世代代的人都能記住這些犧牲的英雄們,李建軍立志修繕烈士公墓。由於資金匱乏,他冬天冒着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去籌措資金。爲節省交通費用,大多情況下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常常一塊紅薯、一杯水當作一頓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每天早來晚歸,把陵園查看一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守陵的日子,枯燥又艱苦。起初雖然也有過彷徨和動搖,但每當回想起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外公的堅守,“守下來”的信念變得越來越堅韌。在李建軍的心裏,陵園已成了他另一個家,有了一種割捨不斷的情懷。時至今日,擦拭墓碑、栽花種樹、修剪花草、清掃積雪落葉……每一件事他都衝在最前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9年,在患有心臟病和嚴重腿部靜脈曲張的情況下,他仍四處奔走,爲王傑紀念館建設爭取了1050萬元的專項資金。“李主任時刻想着陵園,春節也不回家,每天都早來晚歸,把陵園上下查看一兩遍。”李建軍的同事尚卓瑩說。2010年5月,由於常年超負荷工作,李建軍因腿部靜脈曲張不能站立進行了手術。在手術恢復中,因爲無法行走,剛開始他每天打電話詢問工程建設情況,後來他乾脆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讓家人每天帶他去工地查看工程建設情況。爲推進各項工程建設,他像是上足了發條,沒日沒夜地忙碌,以至於積勞成疾也全然不顧。在同事們眼中,李建軍雖是陵園領導,但卻是最忙碌的人,也是陵園裏的一面旗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生在世,價值在於奉獻。”這句話是李建軍對於活着的定義。“人走了,他的精神還在。”是他對工作和事業的執着追求,也是守墓人的人生信條,更是對園區萬名烈士的崇敬與承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跑遍大半個中國,爲23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參加工作起,李建軍就下決心要把陵園建設的有水平、有檔次,讓長眠於地下的英雄們安心,讓活着的人們常懷感恩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陵園於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9年又被批准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做好展館史料展陳工作,多年來,李建軍先後到5個省市、20多個縣市、120多個單位收集錄像、照片等資料,極大地豐富了陵園的史料和展出內容。他還跑遍大半個中國爲23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不少老戰士、老將軍來到這裏,看到戰友的名字後熱淚盈眶。李建軍還把金鄉範圍內散葬在全縣13個鎮街的烈士遺骸集中遷移到烈士陵園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建軍在陵園工作開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軍民共建活動,對軍人團體參觀免費提供講解、乘坐觀光車等服務;對來陵園祭掃的烈士家屬,實行免費提供餐飲服務。在陵園招聘工作人員時,優先考慮退伍軍人,他還定期去看望附近革命傷殘軍人和軍烈家屬,爲他們帶去生活用品及被褥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7載的日復一日造就瞭如今的羊山烈士陵園,現已成爲享譽魯西南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每年接待遊客260萬餘人次。(記者 萬德龍 實習生 周曉妍 通訊員 張方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285784796042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