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週年之際,在7月27日召開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軍地多部門聯合表彰了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及個人。延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工作人員閆永傑成爲全國76名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個人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閆永傑今年32歲,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烈士”打交道,從入職至今5年間,他奔走3000公里,幫助2165名烈士魂歸故里。“一個都不能少”是他常說的一句話,他把每一名烈士都當作至親來守護,他對退役軍人工作的滿腔熱情和踏實勤勉的工作態度,成爲退役軍人工作的楷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X88cG6Y4cEw\"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閆永傑:5年奔走3000公里,幫2165名烈士魂歸故里\"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尋找烈士:一條線索都不放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條線索都不能放過!”2016年,延慶區啓動對全區零散烈士墓搶救性保護工作後,集中對全區零散烈士墓進行搶救性保護,在全區發佈公告廣泛徵集烈士墓線索。僅兩個月,就從社會各界收集了172條烈士墓地線索。爲了逐一覈實,閆永傑翻山越嶺,跑了全區8個鄉鎮,走訪一個個村莊,跟年長的人打聽,在山野莽原間找尋墓地,並查閱《延慶區烈士英名錄》和當地碑文進行比對甄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閆永傑剛接觸這項工作時,正逢四海烈士陵園建成前夕,80位無名烈士的屍骨散落在大勝嶺、南灣、海字口等村的溝壑、山間,要是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再過些年這些烈士的屍骨就可能都找不到了。“讓所有烈士‘回家’,這樣的工作多重要啊!半點都馬虎不得。”閆永傑感慨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找到更多的烈士墓地,閆永傑經常是早晨8點準時出門,下午5點還在山頭上轉悠。無人管理的烈士墓大多數都散葬在山溝裏、道坎上,都需要披荊斬棘才找到烈士的安葬地。面對這樣的“苦差事”,閆永傑總是很樂觀,“能爲烈士做點事,我心裏高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鐫刻英名,一個名字都不落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城腳下的八達嶺烈士陵園,松濤陣陣,一排排烈士墓碑莊嚴肅穆。閆永傑介紹,“陵園裏有582名烈士,有名字的只有182人,大多都是無名烈士,我們仍然給他們立了墓石,讓後人能來祭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8月,延慶區烈士紀念牆在八達嶺烈士陵園落成,長6米、高3米,2165名烈士的名字整齊有序地排列在整面烈士牆上,其中不乏“孫三丫頭”“高小四子”“閻三丫頭”這樣的小名兒。不少名字都經過閆永傑一遍遍地反覆覈對,他說,“少了或弄錯一位烈士的名字,就是我們的失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X89P1wfsU7s\"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900\" alt=\"閆永傑:5年奔走3000公里,幫2165名烈士魂歸故里\"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葉曉彥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祭奠烈士,每一處都要送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6年開始,每年清明節清晨,延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都要分爲4組奔赴延慶22處烈士紀念設施,爲烈士敬獻花籃,掃墓、培土。2019年清明節,小張家口村的山坡上,閆永傑和祭掃小組的工作人員一起,輪番抬着1米多高的花籃向小張家口村烈士紀念碑艱難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張家口村烈士紀念碑位於村子南半山坡,周圍荒草叢生,多年來人跡罕至,道路無跡可尋。閆永節和工作人員們一邊找路一邊踏平叢生的荊棘,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跋涉,滿載鮮花的花籃終於被敬獻到紀念碑前,閆永傑和工作人員還爲6座烈士墓一一填土、除草,靜立默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他們已經連續三年在清明節爲所有烈士掃墓了。“他們犧牲的時候才20多歲,大多數都沒有後人,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清明節,向全區的烈士紀念設施獻花籃,就是爲沒有後人的烈士盡孝,告慰無名英雄壯志未酬的遺憾。”閆永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至今,閆永傑在延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從事優撫工作整5年,經歷了5個清明節。從2016年,全區零散烈士墓搶救保護全覆蓋,做到了讓每一位烈士都能夠“回家”;到2017年,將全區延慶籍和在延慶犧牲的烈士英名鐫刻在烈士牆上,讓2165名烈士魂歸故里;再到2019年,連續四年做到了全區烈士紀念設施的祭掃全覆蓋,爲沒有後人的烈士盡孝。閆永傑像每位優撫工作者一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着,用自己的行動推動延慶區烈士褒揚工作大踏步地前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延慶區委宣傳部供圖\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337872808842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