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老人們享受到更加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潘秀榮不單純依賴國家的撥款,而是帶領大家開展“以副補院”,經濟純收入從1995年剛接手光榮院院長時的13.6元,提高到2018年的30多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潘秀榮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對每個新進“家”的老人,必須在一週之內瞭解清楚他們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以便爲老人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周到服務。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原標題:舍“小家”爲“大家”——記全國“最美家庭”潘秀榮家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vVLMTKLsDi\"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12\" alt=\"全國“最美家庭”潘秀榮家庭:舍“小家”爲“大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潘秀榮一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記者 趙立峯) 去年4月,現代評劇《愛灑夕陽》開排儀式在灤南縣光榮院舉行。禮堂裏,坐着一羣特殊的觀禮者,他們就是在光榮院療養的老革命、老軍人、老軍屬、老烈屬。這些平均年齡將近90歲的老人,眼中噙着淚靜靜地傾聽主持人講述他們“好閨女”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位好閨女就是潘秀榮,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全身心投入到光榮院工作中,把愛心獻給了這些孤老的革命功臣和軍烈屬。潘秀榮家庭榮獲“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稱號,今年5月,這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再獲殊榮,被評爲全國“最美家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9年,年僅18歲的潘秀榮便來到了灤南縣光榮院,在這兒一干就是40年。灤南縣光榮院既有革命傷殘軍人、復員軍人,也有軍烈屬,讓這些當年“最可愛的人”在晚年成爲“最幸福的人”,是潘秀榮多年的追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潘秀榮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對每個新進“家”的老人,必須在一週之內瞭解清楚他們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以便爲老人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周到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老人們感到這裏就是家,光榮院不允許工作人員稱呼老人姓名,一律叫爺爺、奶奶、大大、大媽,讓老人們感受到這裏到處都是自己的親人;爲了讓老人們享受家庭的溫馨,潘秀榮要求工作人員經常陪老人們聊天、活動,既爲老人們消除了寂寞又增添了親情之樂;爲了讓一生都不曾結婚的革命老人有個家,潘秀榮盡心竭力地牽紅線、搭鵲橋;爲了讓老人們在生日時都能及時得到祝福,潘秀榮把每位老人的生日都寫在牆上、印在心裏,每個過生日的老人,都能在大家的“生日快樂”歌聲中喫上生日蛋糕和長壽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老人們享受到更加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潘秀榮不單純依賴國家的撥款,而是帶領大家開展“以副補院”,經濟純收入從1995年剛接手光榮院院長時的13.6元,提高到2018年的30多萬元。通過副業補貼,老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從2010年的每人4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2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潘秀榮全身心投入到光榮院工作中,多年沒有回家過春節,年幼的兒子看在眼裏,曾經問:“媽媽,什麼時候能一起過年呀?”潘秀榮聽到這樣的話,不禁淚水奪眶而出,因爲她知道自己虧欠兒子太多,“媽媽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等媽媽忙完了會回來的。”兒子很懂事地幫她擦乾了淚水。可退休了,老人們捨不得她,她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有時她對丈夫盧耀龍說:“你娶了我算是倒黴了。”可丈夫卻說:“夫妻感情這東西不是銀行裏的定額存款,決不會因爲支付給老人的親情多了,咱們幾十年的感情之泉就枯竭了。愛確實是理解的別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夫妻倆互相理解,用心經營,他們一家夫妻和睦、兒女孝順、幸福美滿。在家庭的影響下,兒子長大後用實際行動支持着母親的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99525767453133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