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類似的諸多新聞更是強有力的證明了那句話:“父母的習性,也將引導孩子,成爲那個你想要他成爲的人。”因爲孩子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出自本能的去模仿父母的行爲。

今日一則關於“父母那些節儉的行爲”登上了微博話題熱搜。

本應是不忍點擊的悲傷話題,但卻在網友的調侃下,讓人啼笑皆非。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你家裏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本來出自孝心,給父母買來了價值不菲的水果,但老人家就是捨不得喫,最後在冰箱中慢慢腐敗了?

我相信你的回答不會是否定的!

也有網友表示,姥姥一向節儉。家裏面的水果總是先喫壞的,就是用刀把壞的部分剔除,最後把好的部分喫掉。正因如此,原來自己家一直在喫壞的水果。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樣的神操作,除了父母爺爺一輩的,估計也是沒誰了。

還有網友說,父親驅車去了一家自以爲便宜的理髮店。結果這家理髮店真的很“便宜“,因爲父親的違章停車,被交警罰款200元。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而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其實與父母那一輩的經歷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經過了飢餓寒冷,方知食物的珍貴

現在我們的父母基本上都是生於60年代或者70年代的人,建國之初,經濟並不像現在一樣的繁榮。

兒時的他們,也曾受着忍飢挨餓。買布做衣要布票,買糧生活要糧票。

特別是那些年代還沒開始計劃生育的時候,傳宗接代是每個人的使命,基本上一家都不止一個孩子,遇上比較貧窮的家庭,子女還要在放學之後,去山上勞作賺取工分。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改革開放,呈現給大衆的各式水果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在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

但是他們那種深入骨髓的勤儉卻一直延續至今。

越有錢的人,在某些方面就顯得越發節儉

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往往很多在你看來極爲富有的人,其實都過着清貧的日子。

嫁入豪門的郭晶晶就是其中的典型。

曾是中國游泳運動員的她,曾經多次代表國家出賽,她爲國增光勇奪金牌。退役後的她,也嫁入了豪門,開始了自己的闊太生活。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但是她卻並沒有出門豪車相送,名牌衣物裹身。更多的是提着帆布小包,親身上市場討價還價。她的言行也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家人。作爲枕邊人的老公,也提着環保購物袋去超市購物。

婆家人也由此對她刮目相看。

身價上億的趙麗穎也是其中的典範,這個從農村走出的非科班小姑娘,靠着自己的毅力,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十年,終於靠着自己的演技,憑藉着《花千骨》榮登金鷹女神的寶座。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她先後出演了大熱劇《青雲志》和《知否》之後,賺足了人氣。此後更是在出演了《西遊記之女兒國》之後收穫了愛情,現實中,”唐僧“終於迎娶了”國王“,成了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據估,她的身家財富極高,但是她依舊勤儉。她將自己的部分財富投身了慈善,甚至將家鄉泥濘的山路改成了康莊的水泥路。

越是富有,就越會在財產上進行權衡和取捨。

無法控制消費慾望的人,終會被慾望吞噬

越來越多的網貸事件被新聞無情的披露。前段時間一個有趣的新聞更是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某醫院的護士,網貸數十萬,母親爲其償還了20餘萬之後,仍不悔改。她的行爲開始變本加厲,母親對其忍無可忍之後,從自家的箱底拿出了一張領養證。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後來查詢了賬單,原來她一個月的工資只有爲數不多的8000元,但是投資各種化妝品,名牌箱包服飾的費用,就已經高達的每月上萬元。多則三萬,少則一萬的支出讓人瞠目結舌。

這樣的新聞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消費貸,美容貸,學習貸款等,花樣層出不窮,與我朋友談及這個話題之時,她都會感嘆一句:“現在的社會,不欠錢的人都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出門。”

是什麼殺死了曾經那個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的滾瓜爛熟的我們?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其實可以說是一種貪慾。

成年人消費的世界,似乎正在不斷的回縮坍塌。本應不該出現在我們身上的攀比和虛榮,現在竟隨處可見。

前些年的新聞,某學生爲了自己的虛榮心,不惜以賣腎爲代價,買了一部品牌手機之後,剩餘了8000元。但是由於術後處理不當,他的身體機能開始受到了損害,紙裏包不住火,賣腎換手機的事最終還是被父母知曉了。

經過醫院的詳細檢查,發現他好的腎臟已經被移走了,由功能稍弱的腎臟所產生的後遺症,將會對他的餘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則新聞無疑是讓人痛心的,但是深挖其本質,就是現代人開始回到過去那個僅憑衣着判斷個人財富的年代。

當這樣的行爲不斷的發生在當代年輕父母身上的時候,就會產生類似蝴蝶效應的後果。

父母是第一任,打開孩子認知世界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爲孩子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出自本能的去模仿父母的行爲。

前段時間,一位警察父親因公殉職,曾是人民公僕的他,獨自撇下了即將高考的兒子。那一刻兒子並沒有被悲傷佔據自己所有的學習時間,而是堅強的度過了最難捱的日子。

放榜之後,他收到了來自警察學院的第一份編號001的錄取通知書。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他向世界證明:他將子承父業,無愧於肩上的警察標誌。

類似的諸多新聞更是強有力的證明了那句話:“父母的習性,也將引導孩子,成爲那個你想要他成爲的人。”

當孩子呱呱墜地的一刻,其實就已經宣示了,你身上不僅有着父母的代號,更多的是“養”與“教”的責任。

養不教,父之過。

教育孩子勤儉其實是家校教育合作的具體表現

家校統一,有效避免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在兒童教育當中,佔有主導地位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要求學生穿着統一的着裝,一方面是規範孩子行爲,讓他在小時候形成規則意識。另一方面,則是有效的消除孩子,那種由各自的衣物而相互攀比的心理。

同時在小學的課程當中,老師也會在課堂上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這樣無死角的教育是否就真的可以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實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家庭教育也同樣舉足輕重。

網上曾有一段母親教孩子節約的動畫短片,緩慢行駛的公交車上,女兒掉了一個1毛錢的硬幣。她正要彎腰撿起的時候,被母親喝止:“孩子我們不要撿了。”孩子真的以爲一毛錢不重要

而母親的回答卻讓人點贊。她告訴了孩子積少成多的道理。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這位母親用切身的言行教育孩子勤儉與取捨,在網絡支付異常發達的今日,就算是成年人也很難爲了1毛錢而彎腰。

關於孩子攀比的問題,這位母親同樣給出了具體的案例。

關於節儉:父母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因此家庭教育表現是隨時隨地,只要孩子的言行與正常三觀出現了偏差,父母都可以予以糾正。

結語:贈給年輕父母的話

看着父母那代啼笑皆非的勤儉趣事,其實也可以更好的反饋了,祖國給予我們的優待。

而教育就是一代接着一代,將那些老祖宗紮根骨髓的優良傳統,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無論社會如何的進步,科技如何的發達,我們都當飲水思源,用過反思規範我們自身的行爲。

那些“三十而立”的年輕父母們,也必然將挑起時代的大梁,孕育更多足以強國的棟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