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人生传奇》:杨妻子去世后,翁帆鼓足勇气,敲了他的家门

《杨振宁人生传奇》:杨妻子去世后,翁帆鼓足勇气,敲了他的家门

二零零四年底,在中国发生了一件令全国哗然的一对数字:“八十二与二十八”,八十二岁的诺奖得主杨振宁和年仅二十八岁的翁帆结婚了,二人相差五十四岁,各种议论,各种见解铺天盖地而来,自然说什么的都有。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杨振宁人生传奇》,翻至目录,最后一章是“忘年之恋举世瞩目,赤诚追求所爱”,我还真想了解一下二人相爱相恋的“真实版本”,到底是哪一位主动提出来的,尤其是翁帆的真实想法。

书拿回来后,我并不急于直接看最后一章,来马上解开心中之谜,而是从头开始一页页的向后翻去, 以前看过一个小小说,叫“你为什么不敲门?”。书中讲了一个大学生和一位少妇,住在对门,通过凉台,时间一长都互有好感。但是大学生想用一种非常的方法,进入少妇的房间。夜半,大学生计划通过两家凉台之间的板子,到对方的凉台,没想到的是女主人家的小狗在凉台上一汪汪叫,大学生失措,掉下楼去。第二天,少妇得知此事,只在心中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敲门?”。只要你敲了门,二人见面,就能走到一起来。

一九九五年,翁帆作为汕头大学英语系的学生,曾负责接待过杨振宁夫妇。几天的接触,两方之间,都对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八年之后,翁帆从媒体上得知,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病逝。翁帆一度想联系问候。但想到杨振宁是科学大家,鼎鼎大名,自己一小小的大学生,鸿沟太大,主动问候,是否太唐突了。事是撂下了,但心是放不下来,一直惦记。

《杨振宁人生传奇》:杨妻子去世后,翁帆鼓足勇气,敲了他的家门

二零零零年,翁帆鼓足了勇气,轻轻的“敲了杨振宁的门”。翁帆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寄至美国纽约的石溪分校,后又被转至杨振宁在香港的住所,信中除了问候个,特提到自己正在准备写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杨振宁的翻译思想》,想请杨振宁同意并帮助。毕业论文谈一位大科学家的“翻译思想”,显然有点牵附。

杨振宁接信后,马上回信,说写杨振宁的翻译思想有点困难,建议她写《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许渊冲是香港一翻译大家,以翁帆的资历明显搭不话,杨振宁又从中牵线。就这样,通过《杨振宁翻译思想》这块“敲门砖”,翁帆与杨振宁又重新联系上了,接着就是书信、邮件、电话的频繁交往,然后是杨振宁约请翁帆去香港中文大学见面,后又同游香港的石澳,广西的北海,最后杨振宁请翁帆到北京清华大学的家中“归根居”作客。

瓜熟提落,水到渠成,杨振宁终于下决心向翁帆求婚。在向父母请示同意之后,翁帆马上向告知杨振宁同意并盼望与其结婚。您说,这到底是哪一位先提出来的?显然,是翁帆。刚看完这本《杨振宁人生传奇》,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杨澜访谈录”,直面千万观众,采访杨翁夫妇。

十一年过去了,杨振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自如,正如杨振宁所说:“妻子使我更年青了”。当杨澜面问翁帆,第一次向父母提出想与杨振宁结婚时,父母是什么反映。翁帆答道,父母先是大吃一惊,后慢慢的平静下来,表示接受,同意,并说道,女儿为了关心照顾杨博士,做出了个人的牺牲,我们认可。

在镜头中,杨翁面对杨澜,面对观众,真心的说道,对父母所有的话都没有意见,唯独“牺牲”这两个字,二人都不认同。翁帆说,她是真心实意想嫁给杨振宁,这里没有一丝“牺牲”的成份,而且婚后十年来过的很幸福,很愉快。在没看此书前,对于翁帆,我和她父母的想法有些一样,认为翁帆嫁给大自己五十四岁的老翁,有很多“牺牲”的精神。

《杨振宁人生传奇》:杨妻子去世后,翁帆鼓足勇气,敲了他的家门

现在,我知道,翁帆的真实想法根本没有牺牲二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