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8670c714996425e8b005877bbf5fc13\"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0\" alt=\"昆明举行“‘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昆明举行“‘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报讯(黄雅琴 华成明)7月31日上午,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在昆明会堂举行“‘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来自富民县、嵩明县和石林县的领导分别介绍了各县70年来取得的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富民县:“中国杨梅之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富民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旭东介绍了富民70年的历程、70年的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放初期,全县人民吃不饱、穿不暖、住土坯房,处于贫困线以下。2018年贫困发生率从1.67%降到0.0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9年,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95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仅1145万元, 财政收入10万元,城乡居民存款3万元,人均收入37元;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83万元, 财政收入152万元,城乡居民存款185万元,人均收入75元;2018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5亿元,是1954年的67倍;财政总收入完成9.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7亿元,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8664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6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末,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11.21亿元、38.75亿元、26.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6︰50.6︰34.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嵩明:过去的农业大县走向了城市发展新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嵩明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李进波就嵩明县70年的各项建设作了介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嵩明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诗人兰茂故里。距昆明市区43公里,距长水国际机场12公里,属昆明和长水国际机场“半小时经济圈”。是昆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国家级滇中新区东部核心区,云南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云南对外开放、滇中一体化发展和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70年,是嵩明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城乡面貌沧桑巨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70年。2015年、2016、201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嵩明持续保持在全省前15位,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1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2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9万元、1.4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4∶44.2∶41.4。一座宜居宜业的新辅城正拔地而起,过去的农业大县走向了“一主五新”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达45.5%,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旧动能深度转换中呈现平稳合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嵩明建有国家级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4.19平方公里,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嘉士伯啤酒、燕京啤酒、康师傅食品、伊利乳业等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以及昆明新能源汽车、东风云汽、江铃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全省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初见雏形。截至目前,经开区入驻企业达236户,其中世界500强8户,中国500强11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进出口企业16户。嵩明职业教育基地是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先后入驻云南工商学院、云师大商学院、文理学院、云大滇池学院等职业院校17所,在校生10万人,拥有专任教师6000余人,已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园区已建成星汇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多个“双创”基地,成功创建为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云南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嵩明农业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有美国博尔、荷兰安祖、英国太古68家国内外企业入驻,其中外资企业11户。园区先后引进科研基地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10个,已获国家保护新品种39个,技术专利8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400余个,年产值8.15亿元,出口规模4500万美元,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县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产城融合、文旅一体的发展新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林:高质量推进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建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林县委副书记、县长普建勇介绍了石林县70年的成就。他说,70年峥嵘岁月,70年春华秋实。70年来石林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与1956年自治县成立之初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84万元增长到86亿元,增长了430多倍,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20万元增长到6.49亿元,增长了540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1978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8元增加到40636元,增长了23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元增加到14729元,增长了207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次产业结构比从65.61:18.37:16.02调整为25.2:22.8:52,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新希望、双汇、华能、中种、云电投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石林,石林正在上演一场从无到有的产业蜕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云南的老牌景区,旅游业是石林产业发展的支柱。多年来,石林县围绕“旅游立县”战略,以“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为目标,全力提升景区品质,扩大品牌效应,旅游转型初见雏形。从1978年石林景区对外开放卖出第一张门票至2018年的40年间,石林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984.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70.5亿元;游客人数翻了近40倍,旅游收入翻了2000多倍。截至目前,石林旅游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数超过2万人;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45项国际国内旅游品牌和荣誉。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石林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以“旅游+”为抓手,着力推进“文旅互融、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生态工业集中区和旅游服务区为平台,建成了以杏林大观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和度假养老项目,以三七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工业科普基地和体验旅游项目,以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冰雪海洋世界为代表的研学旅游基地;以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为依托,做大做强火把节、阿诗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培育了彝族第一村、糯黑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出了60余种阿诗玛旅游文化商品,“全域发展,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石林路径”正在形成。石林县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建设美丽石林、幸福彝乡为落脚点,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195625547207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