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小平同志聽了大家的發言後,肯定了恢復高考的做法,但考慮到全國招生會議已經開過,便說“今年怕來不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事後回想,在當時的大形勢下,恢復高考已勢在必行,只是時間遲早而已。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編者按:1977年8月,時任武漢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的查全性,作爲高校代表之一參加了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科學教育座談會。在發言時,他第一個呼籲恢復高考。1997年,恢復高考20年,當年8月15日,查老應《長江日報》特約撰文回憶當年情景,並對現行高考制度帶來的負面效應提出了看法。全文如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3f4ec06d90449e8b712b863626cd0fe\" img_width=\"600\" img_height=\"659\" alt=\"22年前,查全性在長江日報撰文,回憶那次促成高考恢復的座談會\"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長江日報《長江週末》“二十年前我高考”徵文活動,使我又一次回想到1977年夏秋之交,那是一段人們既興奮又苦悶的時期。打倒“四人幫”後,神州大地前景無限美好;然而,“兩個估計”(17年教育戰線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知識分子大多數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仍然是人們頭上的緊箍咒,使人寸步難行,迫切需要有所突破。那一年8月初,我以偶然的機會,有幸參加了當時剛復出的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科教工作座談會”,參加了打開“恢復高考”這一突破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次座談會是8月4日至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參加的有40餘人,主要是來自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如周培原、蘇步青、張文佑、童第周、王大珩等;也包括一些在科教戰線負責領導工作的同志,如方毅、劉西堯、雍文濤、李琦、李昌、童大林、武衡等;此外還有國務院研究室的胡喬木、鄧力羣、于光遠等。從一開始,我們就爲小平同志的真誠所感動。他每天準時到會,從不早退,除偶爾問一兩句外,也不插話,而是集中精力認真聽每個人的發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會議開始時有點“神仙會”的味道,涉及的內容很廣泛。8月6日下午,我發言時觸及到恢復高考,於是話題轉到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這是當時社會上議論很多、意見也極大的一個敏感問題。在高校和科學院工作的同志,對當時執行的“自願報名,羣衆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16字招生辦法,更是深知其弊端,只是“積重難返”而一時找不到出路。對這次會議,大家預感到可能是一次取得突破的時機,發言特別踊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小平同志聽了大家的發言後,肯定了恢復高考的做法,但考慮到全國招生會議已經開過,便說“今年怕來不及了”。這時,大家又提出:“雖然招生會議已開過,但招生工作尚未開始,要改變還來得及”;“寧可晚幾個月招生,不要又招20多萬不合格的。”小平同志當即詢問教育部長劉西堯同志,證實了大家所談的情況後,便立即做出決定:重開招生會議,當年恢復高考。包括從應屆畢業的高中生錄取部分新生。聽到這一決定後,全場歡聲雷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至今我每每憶及當時的情況,仍感心潮澎湃,興奮不已。會後人人奔走相告,一兩天後,整個北京都知道了。小平同志這一決定得人心之深,可見一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事後回想,在當時的大形勢下,恢復高考已勢在必行,只是時間遲早而已。而由於這次會議大家大聲疾呼,小平同志當機立斷,可能起到了使高考提前一兩年恢復的作用。提前一年恢復高考,就意味着幾十萬青年改變了生活命運,國家增添了幾十萬棟樑之材。我深深慶幸自己有機會參與了這一盛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後來的事實證明:恢復高考後首批錄取的學生中不少是非常優秀的。他們是一批長期十分嚮往學有深造而又始終被拒之門外的青年人。他們於動亂年代在極困難的條件下仍然堅持自學,一旦入學,他們所表現出的火熾的學習熱情與可貴的自學能力是十分感人的。這些青年中不少已成爲今日各個領域的骨幹力量,成爲跨世紀人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早已是人皆盡知的事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恢復高考已20年了,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事物總不免有兩面性。回想起來,也有些遺憾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首先,當年錄取的青年人,特別是攻讀自然科學的,有相當一部分由於種種原因出國深造後,至今未回國。我深切期望他們在致力發展世界科學的同時,能以各種方式報效祖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次,20年來,高考愈來愈嚴重地成爲引導中、小學教育的“指揮棒”,使“應試教育”成風而影響了“素質教育”。這不禁令人想到,高校招生制度是否有必要再進行一次重大改革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編輯:朱豔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718752438031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