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鍛造國防“千里眼” 奉獻拳拳報國心—著名雷達、信息處理技術專家毛二可院士蒞臨中信所院士著作館作報告


9月19日下午毛二可院士報告會在中信所多功能廳舉行


毛院士作報告


部分首都高校研究生聽取報告會


毛院士與部分聽衆一同參觀院士著作館併爲院士館題詞

    9月1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毛二可教授應邀爲中信所職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研究生,作了題爲《雷達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專題報告。
    毛院士開門見山,首先闡述了雷達的基本概念:無線電檢測和測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目標的空間距離。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從1864年Maxwell根據電磁理論推導出Maxwell方程說明存在電磁波、1988年Hertz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到1925年Breit和Tuve採用脈衝雷達技術探測電離層高度,最基本最早的雷達發明應用……毛院士以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一步步詳細講解了雷達技術的發展過程,並結合英德大戰、珍珠港空襲等歷史背景,繪聲繪色地向在場聽衆重現了二戰時期雷達應用對於戰局勝負的決定性影響。
    雷達由電磁波的產生、接收和信號處理兩部分組成。電磁波的產生和接收技術主要有超寬帶技術、相控陣天線和雷達目標特徵等。信號處理是從探測器所接收的信號中檢取所需信息的技術,主要包括匹配濾波技術、目標識別技術、相控陣技術、雷達成像、雷達對抗。雷達信號的最優處理——匹配濾波技術,其最優準則即是要求輸出信號和噪音比(SNR)最大, SNR越高,就可以更準確地發現及測量目標。目標識別技術也是信號處理的一項關鍵技術,是根據目標特徵、極化特徵等來識別目標。相控陣天線技術的應用使雷達掃描速度更快、更靈活,可以同時跟蹤多個目標,合成功率更大。雷達的優點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測遠距離目標,且不受霧、雲和雨的阻擋,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並有一定穿透介質的能力。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通過雷達成像可以實現精確定位目標。雷達成像有實孔徑成像、合成孔徑成像、逆合成孔徑成像、單脈衝三維成像等。雷達對抗是破壞或擾亂敵方雷達及其武器系統正常工作的戰術,分爲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
    報告會最後,毛院士以探測彈道預警導彈、國外精確測量和識別雷達、地面偵查成像雷達等爲例,介紹了雷達技術在國防建設、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等領域的應用。
    毛院士闡釋雷達的發展過程、主要技術及其組成,結合重大歷史事件介紹雷達技術的典型應用,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指導性。毛院士勉勵在場學生要通過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與奮鬥去實現夢想,同時把自己的夢想與家國情懷相伴。深入淺出的報告使同學們對雷達這一國防“千里眼”有了全面的認識,透過一張張PPT ,同學們也彷彿看到了毛院士兢兢業業爲國奉獻的一生。從青絲到白髮,從跟蹤研究雷達技術到自主創新,毛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站在科研教育事業的第一線,攻克難關。毛院士把雷達研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生命的意義,詮釋了一顆拳拳報國心。在場聽衆彷彿也像是接收到了毛院士這個一輩子永不停止工作的“雷達”,所散發出來的高尚人格魅力這樣一束“電磁波”,無不對眼前這位瘦小精幹的耄耋老人肅然起敬。
    一個人的理想志願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纔有價值,一個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纔有意義。在場學生紛紛表態,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做實幹家”,在愛國奉獻中書寫精彩人生。
    報告會後,毛院士與參加報告會的部分代表一同參觀了院士著作館,併爲院士館題詞“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