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失守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逐漸成爲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面對嚴峻的戰況和傷亡率,白求恩再次向毛主席提出,希望能帶領醫療隊去戰鬥最殘酷的地方,去最需要醫生的地方。這一次,毛主席答應了白求恩的要求。

1939年2月26號,白求恩接到通知,八路軍部隊即將在廣靈公路打一場伏擊戰,要求白求恩率領醫療隊前去準備救治傷員。於是,白求恩在距離前方戰場約10裏地的一座小廟裏設定了臨時急救站。醫療隊在廟頂繃了白布,又用兩張門板搭成了一個手術檯,戰鬥開始以後,傷員被不斷地送來。

白求恩最廣爲人知的這張照片,原來是他在這個情況下拍攝的

白求恩和醫療隊奔赴前線

當時,著名的戰地記者吳印鹹正在前線採訪。聽說一名外國醫生正在前線幫助傷員做手術,於是趕緊過去,用照相機定格了那一瞬間。白求恩身着八路軍服,袖子卷的高高的,胸前繫着一條長橡皮圍裙,鼻樑上架着一副金絲細邊老花鏡。這張照片,也成爲了日後白求恩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張照片。

白求恩最廣爲人知的這張照片,原來是他在這個情況下拍攝的

白求恩在晉察冀邊區淶源縣臨時手術室裏爲傷員做手術

手術緊張地進行着。在炮火聲中,白求恩沉着的發出指令,手術器械不時發出輕輕的撞擊聲。戰鬥越來越激烈,一顆炮彈在小廟附近爆炸,院牆被炸塌了一角,白求恩卻若無其事,繼續在微弱的豆油燈光下,專心的做着手術。一個傷員被抬走,另一個又馬上被抬了上來。

在醫生們的強烈要求下,體力不支的白求恩終於回房休息了,油燈纔剛剛熄滅不久,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警衛員趕緊打開門,一個值班醫生着急的說:“一個傷員動脈大出血,白大夫呢?” 警衛員向房內看了一眼,然後小聲說:“你們處理一下吧,白大夫累了一天,剛睡着。”話正說着,白求恩已經從牀上跳了起來,一邊穿衣服一邊向門外走,警衛員趕緊攔住他說:“白大夫,您今天已經做了10個小時的手術了,該休息了。”白求恩斬釘截鐵的說:“我是醫生,現在有傷員躺在手術檯上與死神搏鬥,我必須過去幫助他。”

白求恩最廣爲人知的這張照片,原來是他在這個情況下拍攝的

白求恩在做手術

白求恩走進簡陋的手術室,發現傷員因爲流血過多,脈搏已經很微弱,急需輸血。得知傷員是B型血後,當地的衛生部部長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可白求恩攔住了他:“你不是剛獻了血嗎?還是我來吧!我是O型血,萬能輸血者!”

護士看着年過半百、連日操勞的白求恩,趕緊上前阻止他。白求恩笑了笑說:“前方的戰士爲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在後方拿出一點點血,有什麼不應該的呢?”

白求恩最廣爲人知的這張照片,原來是他在這個情況下拍攝的

白求恩照護傷員

說到輸血,在這裏也告訴大家,流動血站和輸血技術的創始人,正是白求恩。白求恩來中國之前,就多次在醫院手術時,看到有病人因爲失血過多,沒有血液儲備不能輸血而死亡,於是當時他就提出把不同血型的血液裝到瓶子裏,編上編號寫上血型,方便隨時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