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片的鹽鹼荒地到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走出一條濱海崛起之路。這兩天,《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央廣《新聞和報紙摘要》和央視《新聞聯播》在《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中紛紛聚焦天津濱海新區,多角度呈現改革過程和成效。

《人民日報》10日頭版刊發文章《天津濱海新區:改革開放就是根和魂》。文章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力神電池、中新天津生態城等爲例,多角度呈現了濱海新區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創新這個根和魂,以深化改革激發動力,以擴大開放煥發活力,以持續創新挖掘潛力,用改革回應民生期待,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一條新路。

《新華每日電訊》9日刊發文章《搶抓京津冀協同機遇,打造高質量發展升級版,天津濱海新區:主動服務換來頗高人氣》。文章從京津冀協同創新崛起新地標、築巢引鳳實現多點開花、主動服務體現新作爲三部分,報道了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年多來,天津濱海新區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敞開胸懷,主動服務,認真落實體現新作爲。

《光明日報》9日頭版刊發《濱海新區:鹽鹼荒灘到改革前沿》,2018年年初,濱海新區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基礎上,啓動新一輪改革,功能區數量從7個減少到5個,幹部“能上能下”。與此同時,中新天津生態城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創造,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這片曾經的鹽鹼荒灘正在成爲帶動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經濟日報》9日在頭版頭條刊發文章《從“鹽鹼地”到“現代智慧新城”的嬗變——天津濱海新區以先行先試推動深化改革》。文章從找準發展定位、創新體制機制、產業提質增效三部分,報道了天津濱海新區多年來,緊緊抓住改革開放創新,充分運用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機遇和優勢,從一片荒涼的鹽鹼灘,如今發展成一座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崛起在渤海之濱。

9日,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播發報道,《勇當先行先試排頭兵 天津濱海新區走出一條濱海崛起之路》。改革開放40年,濱海新區形成了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內生動力不斷增強。2016年11月,在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濱海新區主動打破地域限制,與北京合作設立濱海中關村科技園。2018年,濱海新區將原中心商務區併入天津開發區、原臨港經濟區併入天津港保稅區,在鹽鹼荒灘上探索出一條濱海崛起之路。

央視《新聞聯播》9日播發《天津濱海新區: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報道中指出,矗立於渤海之濱的天津濱海新區把深化改革作爲深化發展活力的必由之路,探索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路徑,打造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審批做的減法,服務上的加法,背後是制度創新帶來的倍增效益。截至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新興行業產值快速增長,新能源、生物醫藥產值分別增長21%和14.1%,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464家,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累計建成67家衆創空間。(天津北方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