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麼圈,總有一些人,天生自帶光環,這就是所謂的“二代”們。

一般來說,“某二代”在大多數人眼中往往意味着不勞而獲,不思進取,但“車二代”卻和我們的認知相反,是其中較爲勵志的一種。

與草根出身、“泥腿子”身份創立家族企業的父輩們不同,這些80後的“接班人”幾乎都是口含金鑰匙出生,他們大多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並且出過國、鍍過金。

而伴隨着中國汽車行業的“新四化”浪潮,這羣“車二代”或懷抱父輩使命,或出於自身的追求,不再埋身“傳統車企”,紛紛調轉槍頭,成爲造車新勢力一員。

相比於其他造車新勢力,他們無疑是具備了近水樓臺的入行優勢,但要想在汽車行業大改革這個歷史舞臺立住腳,拼的還是真本事。

這羣“車二代”能否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改革?又能否勝任父輩遺留的汽車使命?如今,他們和父輩相比,又有何不同?

李凌雲:看似簡單,進場後才發現一切都難

作爲多氟多集團董事長李世江的女兒,李凌雲雖然不是一個“正宗”的車企二代,但彼時也對造車滿懷信心,這種信心便來自於多氟多。

多氟多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的供應商,能爲李凌雲造車業務給予極大的後方支持。

在匆忙殺入造車圈之後,李凌雲卻發現了自己如今面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挑戰。

“沒進場之前,以爲造車是一件很簡單的活兒。進場之後,才發現這裏面的坑很多,完全不像之前想得那麼容易。”

沒有汽車生產經驗,供應鏈管理不熟悉,對於汽車行業制度和法規更是知之甚少,這些都成爲了李凌雲前行路上的巨大阻礙。

這些阻礙的起因,或許也是由於造車企業與電池企業運營方式的不同。

李凌雲以前在多氟多做電池的時候,只需要產品符合質量標準就能銷售。而現在生產一輛車的整個管理方式都變了,整個的遊戲規則也變了。

規則變了,人也就該順勢而爲。

從電池生產跨界到汽車製造,李凌雲顯然是經驗不足的,而且整個進場姿態也是懵的。就像沒有目標的船,所有的風都是逆風。

或許不同行業間不能相提並論,但這或許就是她與父輩的不同之處,李凌雲缺少對於大局觀的把握和公司戰略層面的佈局,這些也體現在紅星汽車的產品定位、市場趨勢、商業模式的制定上。

而當年處於同個年紀的父親李世江,已經帶領多氟多成爲中國氟化工領域標準的制定者,後來更成爲成爲幾十項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者。

李世江或許能夠爲其提供充足的造車資源,但李凌雲無疑要找到運用這些資源的恰當方法,和儘快找到紅星汽車的未來方向。

吳瀟的“大乘速度”,是繼承父輩的造車基因還是“烙印”?

此前,大乘汽車品牌於北京正式發佈,揭開了衆人期待已久的神祕面紗,宣告了中國汽車市場又一新生力量的誕生。

作爲一個全新品牌,大乘汽車此前一直低調行事,沒有召開過發佈會,就連建基地、造車都是默默無聞地進行,這給大乘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待亮相時,驚豔了衆人。

這個一直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新勢力,“初嶄頭角”便表現出了十足的底氣。

因爲它不但擁有完整的整車生產資質,全面涵蓋了乘用車、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更擁有數年造車技術積澱和現代化的生產基地。

甚至,大乘汽車已經組建了超過1000人的研發中心與設立於意大利的造型中心。在經銷商渠道方面,已經完成100多家4S店、600多家分銷網點與400多家服務站點的建設。

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大乘汽車最大的優勢便是,在資質、生產製造、產品落地、經銷商搭建方面,其董事長兼CEO吳瀟都創造了一個“大乘速度”。

這一年,吳瀟37歲。其父親吳建中37歲之時還在國企任職,十年之後的2003年衆泰控股集團成立之時,吳建中才開始擔任衆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不可否認,從造車上來說,創造出“大乘速度”的他無疑走在了父親前面。

這份發展速度更讓外界一度懷疑,在這個大乘汽車背後,真的由這個汽車圈裏略顯“青澀”的吳瀟掌控?抑或是叱吒汽車圈多年的父親吳建中?甚至是衆泰汽車參了一腳?

這個答案沒人清楚,但吳瀟一直對外宣稱公司由自己創立的品牌,與父親吳建中和衆泰毫無關係。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客觀去看,“吳建中”與“衆泰”或多或少已經給吳瀟或年輕的大乘汽車上留下了痕跡,完全擺脫尚需時日。

而父輩提供的,不僅是造車資源和更高的起步點,更有一道道來自外界的輿論和目光加諸其身。

或許,只有隨着時間推移,未來大乘汽車的發展日漸順暢,吳瀟的手腕愈發強硬,這個“烙印”纔會被漸漸淡忘。

至於大乘汽車的未來究竟會如何,好的產品和時間纔是最好的回應武器。

金菓EV,張正萍的“下一個特斯拉”?

作爲金菓EV(SF MOTOR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這位89年出生的車二代可能是中國整個汽車行業中目前最年輕的CEO。

相比其父親張興海29歲的年紀還剛剛在做汽車座椅彈簧,這領先的資源優勢可不是一星半點。

在他的領導下,金菓EV不僅僅停留在創意上,而是已經在美國默默耕耘了兩年,擁有四國五地的研發佈局和核心的電池技術,甚至是擁有美中兩國的4.0生產工廠。

但與大多數國內造車新勢力一樣,他們的目標也是“幹掉特斯拉”。

無論是拉來一票特斯拉的老員工,抑或是各種佈局,都讓金菓EV看起來確實能夠跟特斯拉懟上一懟。而前陣子獲得的雙資質,更是讓這家企業看起來風光無限。

總的來說,“海歸” 張正萍運作金菓EV的模式跟同爲“海歸”的吳瀟有點類似,各方面都有所佈局,但就是最重要的“產品”還沒落地。

如果說李凌雲的紅星汽車是毛毛躁躁的推車搶市場,後續沒有一個戰略方向的話。

那吳瀟的大乘汽車和張正萍的金菓EV恰好相反,都是先做好戰略佈局再推產品。

他們既有老一輩所沒有的“求變”思想,更把“父蔭”利用得很好。利用一切父輩資源去打基礎,做配套,頗有種“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味道。

寫在最後

“車二代”在擁有父輩造車資源和經驗的同時,更揹負着來自外界輿論的壓力前行,但與父輩相同的是,他們都擁有對造車的夢想和成功的渴望。

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他們父輩趕上了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四十年,乘勢而起便能打下一番基業。

而在目前這個新能源窗口期比燃油車還短的行業背景裏,這羣車二代們必須比父輩們更加激進,更勇敢去闖纔有進一步成功的可能。

畢竟,在造車的江湖中,圍觀者只看到一羣人“坐擁資源”快步前進,而故事裏的人才深知難在何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