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接着,查全性提出建議:“一,\u003Cstrong\u003E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招生名額不要下到基層,由省、市、自治區掌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爲“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8月1日,據《長江日報》報道,\u003Cstrong\u003E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爲“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u003Cstrong\u003E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28eafd8143f4444b9cf30dd62b6c7a0\"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99\" alt=\"曾“面諫”鄧小平,讓高考提前一年恢復的院士走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查全性生於1925年4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是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查全性是電化學家,主要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u003C\u002Fstrong\u003E是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200餘篇科學論文。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查全性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並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在國際著名電化學家、前蘇聯科學院院士A.H.Frumkin(弗魯姆金)指導下從事電化學研究,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u003Cstrong\u003E1980年當選爲中科院院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查全性回憶,1977年7月的一天,一位校領導找到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當時,參會的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977年8月6日的一次會議上,清華大學黨委負責人說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是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當時,鄧小平插話: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這時,查全性說:“鄧副主席,我要發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u003C\u002Fstrong\u003E。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原因呢?一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但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的問題。\u003Cstrong\u003E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我們改進了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知識青年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現行的招生制度,有四個嚴重弊端:\u003Cstrong\u003E一,埋沒人才\u003C\u002Fstrong\u003E。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而那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卻佔去了招生名額,這是極不合理的。\u003Cstrong\u003E二,現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沒有特殊關係的工農子弟上大學。\u003C\u002Fstrong\u003E羣衆反映說:解放前上大學靠錢,“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現在靠權。解放前,我們沒有錢,現在沒有權,靠分還能有份。\u003Cstrong\u003E三,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不當之風,而且越演越烈。\u003C\u002Fstrong\u003E據我所知,今年招生還沒有開始,已經有人開始請客送禮,走後門。制度不改,走後門不正之風剎不住。\u003Cstrong\u003E四,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現在,甚至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憑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接着,查全性提出建議:“一,\u003Cstrong\u003E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招生名額不要下到基層,由省、市、自治區掌握。\u003C\u002Fstrong\u003E現在名額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後門很嚴重,名額分配上,多的漲死,少的餓死。二,\u003Cstrong\u003E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嚴防泄露試題。\u003C\u002Fstrong\u003E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三,\u003Cstrong\u003E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能按自己志願選擇專業。\u003C\u002Fstrong\u003E大學生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也可以從社會青年中招。\u003Cstrong\u003E有些人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上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資歷的限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聽完查全性的發言,鄧小平轉頭問教育部長劉西堯:\u003Cstrong\u003E“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劉西堯回答:“來得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鄧小平說:“改嘛!既然今年還有時間改,就堅決改嘛!這涉及到幾百萬人的問題。今年開始就改,不要等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對於自己首倡恢復高考,査全性很低調:“並不是因爲我特別有創見,只是我有機會說幾句真話。而我敢於說,主要是覺得說了可能會解決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那兩批學生一進來之後,整個高校教學工作就變了樣。你想想,當時已經八年多沒有學校上課了,社會上都說讀書無用,在那種情況下能做對題目的人,肯定一直都在堅持自學,\u003Cstrong\u003E事實證明,77級、78級的學生今天都已成爲社會的骨幹力量。\u003C\u002Fstrong\u003E”查全性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政事兒”注意到,近期有多名院士逝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28日,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月29日,微波毫米波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忠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月17日,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孔祥復因病醫治無效在重慶逝世,享年76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月14日,控制系統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因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0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6月3日,物理學家、中國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湯定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長江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154731219517960
相關文章